】 【打 印】 
經得起監督的慰問才有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21-02-09 20:15:27


  日前兩則慰問困難戶的新聞,引起輿論爭議。2月3日,青島某街道辦慰問困難戶,網友從照片上發現,困難戶家裡擺有茅台酒瓶。當地回應稱,那是宴席上帶回的空酒瓶;2月5日,東莞長安鎮社區幹部慰問“住別墅”的困難家庭,當地回應稱,被慰問的困難老人有慢性病,遭遇車禍後一直住在女兒家裡。

  兩地政府部門的解釋,得到了部分網友的理解。慰問對象確實都有慢性病,都存在或長期或突發的生活困難,均居住在女兒家中。他們是困難家庭,而不是國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但也還有網友繼續質疑,就算兩戶老人確實是符合條件的慰問對象,但種種細節顯示,老人不僅不愁吃住,而且子女家境不錯,還能算是貧困戶嗎?

  節日送溫暖,本質上應是雪中送炭,社會保障體系的公平性不應有人為漏洞。當然,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網友要調整對困難戶的刻板印象,但網友的追問也需要得到進一步回應,被慰問并產生爭議的這兩家人,是否符合該社區困難家庭的條件?兩社區是不是有生活更加困難的群衆沒有得到慰問?當地有關部門應該進行深入調查和綜合性評估,給出有信服力、負責任的調查結果。輿論既不能憑借茅台酒瓶和女兒家的別墅,就斷定慰問存在貓膩;當地街道也要虛心接受社會輿論的監督,讓慰問更加精准到位。

  開著寶馬領低保、住在別墅申請廉租房等一些福利倒掛現象,曾經觸動公衆心頭有關公平的敏感神經。將哪些群衆列入慰問、扶助名單,應該明示標准,要能經得起社會監督,才能在公正公開的前提下,將溫暖送到真正困難的群衆心中。(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侯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