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禁止聲音外放 不能因“執行難”而不施行
http://www.CRNTT.com   2020-12-03 18:48:17


  4G、5G時代,使用電子設備播放視頻、瀏覽短視頻成為不少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消磨時光的首選。但是外放音量引發的“民怨”在近年來迅速升溫。對此,國內多個地鐵先後頒布地鐵“靜音令”。2020年12月1日起,上海地鐵正式要求乘客在車廂內使用電子設備時,禁止外放聲音。

  明知“執行難”,為何還要施行“消音令”?在地鐵裡禁電子產品外放聲音,有不少地方已施行,其中最頭痛的問題是,不好執行!目前最管用的辦法就是“勸阻”。如果單純從執行效果這一角度看,顯然是不理想或不够理想。已施行的是按下“繼續鍵”,還是按下“暫停鍵”?未施行的是按下“啓動鍵”,還是一直保持未啓動狀態?當然,不同的城市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不能因為“執行難”而不施行。

  規則慢慢生效,乘客“且行且適應”。從《北京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和《關於對軌道交通不文明乘車行為記錄個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實施意見》實施兩個多月的情況來看,北京市軌道交通不文明乘車行為有所減少,累計制止勸阻不文明行為1476起,發生軌道交通不文明乘車行為的乘客均聽從了地鐵工作人員或軌道執法人員的勸阻,沒有乘客被記錄個人信用不良信息。

  文明習慣的養成需要規則先行。再宏觀一點講,人類的文明進程也是不斷進化和優勝劣汰的,其中與法治的進步是分不開的。規則的產生,往往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或者講,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方向。可以講,在很多領域,有規則比沒有規則強,即便一時難以執行到位的規則也是可貴的,規則所具備的約束力依然直接或間接發揮作用。

  讓好規則為文明乘車保駕護航。乘車規則是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因為時代在前進,規則必然同行。在公共交通運輸工具上,對使用電子設備時能否外放聲音作出相應規定,首先是完善乘車規則的需要,目的是更好地文明乘車;其次,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水到渠成的過程,需立足本地實際,既要有前瞻性,又不能操之過急。正是一些地方的先行先試,讓我們看到了施行後的利好,也發現了執行中的困境。(來源:江海晚報 作者:王旭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