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打擾,是我們對文明的深情
http://www.CRNTT.com   2020-12-03 18:47:48


  刺耳的音樂、喧雜的游戲聲、吵鬧的短視頻……你是不是常常也和我一樣有類似的糾結:為什麼一些人可以旁若無人地在地鐵上外放電子設備聲音?說真的,這“心理素質”是真的好。

  12月1日起,新修訂《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正式實行,其中明確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消息發布後得到了衆多網友的力挺與支持。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在許多城市,地鐵是人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保持車廂內安靜對乘坐體驗非常重要,也是城市文明的一幕縮影。文藝點說,地鐵承載著奮鬥者的情感過往、日日夜夜,是都市人在住處與工作地來往間的“心靈休憩地”。而電子設備外放的各種嘈雜聲音,總是讓這份“休憩”變得很骨感。

  這樣的“小話題”頻頻引起熱議,反映著人們對公共文明更高的期待與要求。地鐵不僅僅是一種公共交通工具,也是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間。而在公共場合,擁有免受打擾的權利,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這分“不打擾”,并非疏離和冷淡,而是對自身的克制和對他人權益的尊重。“珍視自己權利的同時,也應該尊重別人的權利”,正是現代城市文明的基本內涵。

  總體來看,在公共生活中,就要多多在意他人的看法和眼光,避免“爽了自個,煩了大夥”的行為。比如,以往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可能會覺得沒什麼,而現在我們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大聲言語,或會對周邊的人帶來影響和滋擾。某種意義上,提升公共文明覆蓋的“廣度”,增強公共文明的“厚度”,就是要在公共空間裡對可能打擾乃至滋擾他人的行為采取適當的規範,以確保人際交往的適宜感與友好度。

  當然,規定有了,誠如一些網友指出的,執行上或確實難以保障。畢竟,不可能每一節車廂都有相應工作人員在場。這其實再次說明,針對一些不文明舉止,既仰賴於制度的約束,更從根本上需要每一個人的自律自覺。而這首先須構建起“人人注視”的社會氛圍。曾經地鐵上吃東西的事例時有發生,而當前大大減少,很大程度上源於如今在地鐵上肆意吃東西的舉止,必然會引來周邊人的嚴厲目光,挑動起整個社會的“文明神經”。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