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荊州大意失關羽:變味的“文化旅游業”可以休矣
http://www.CRNTT.com   2020-11-25 17:43:20


  不知道從何時起,走在一座三四綫城市中,我們似乎都能偶遇到看似怪異的、格格不入的、奇觀般的甚至仍然在散發著未凝固油漆氣味的建築,而這些建築,往往被稱作是這個城市的“文化地標”,而周遭,則被美其名曰“文化旅游園區”。

  近期引發熱議的湖北荊州57.3米巨型關公雕像就是一個極為合適例證。安置著龐大關公雕像的地方叫做“關公義園”,除了那座碩大無比的雕像之外,在其文化展示中心的報告畫廊中,更是向往來游客呈現著有著誇張健碩肌肉、活脫脫宛若古希臘神話中宙斯形象的關雲長上陣殺敵的畫作。

  的確,在現代都市如此同質化的當今,目之所及皆是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的當今,俯仰之間新一座購物商場拔地而起的當今,建造、開發帶有“民族文化色彩”弘揚“古代先賢精神”的建築物、構建物、“文化歷史園區”似乎是一件無可非議甚至值得鼓勵的事情。但是,諸如“關公雕像”此類的“文化旅游”反而會使得如今本就稀薄的中國傳統文化再次受到衝擊與消弭。

  被空洞符號所充斥的“文化建築”,可以休矣。文化不是符號的粗暴堆砌,更不是照貓畫虎,一味地去對過去人物、建築的臨摹與複刻,如若僅僅注重外在,其效果就會如東施效顰,貽笑大方。碩大的關公雕像,如同希臘衆神般偉岸英勇的關公上陣殺敵的畫作,以及“義園”中,被放進寫著“恭喜發財”聚寶盆、發財樹中的關公形象,這些符號都是空有其表,他們沒有了關雲長“忠義仁勇”的精神內核,更沒有了關公“青天白日,霽月光風”待人處事的准則,有的僅僅是虛偽的形式主義,以及對於物質的媚俗。

  披著民族文化的外衣,滿足現代的需求的“文化旅游”,可以休矣。無獨有偶,與關公像同時被通報批評的還有獨山縣的“水司樓”。根據廣西新聞網相關報道,“水司樓”是按照水族依山傍水的居住習慣來建造的,并融合了布依族、苗族等建築元素,建成後的水司樓將匯聚觀影、游玩等一系列的現代化功能。從外表來看,它好像是歷史的產物,好像是保存完好的歷史古跡,但是觀其內在,卻被現代所啃咬、侵蝕與占領。古代文化與現代精神交錯與勾連,所帶來的結果絕對不會是傳統的枯木新生,逝去民族性的凱旋,而將是對現存傳統文化的異化與腐蝕。這種“文化旅游”,說到底仍然是現在的,那麼它的意義又在何處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