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完美”的客人更需要完美的服務
http://www.CRNTT.com   2020-10-19 17:03:12


  15日,一則春秋航空“拒載”抑鬱症乘客的消息登上熱搜。

  一位網友稱自己陪同患有抑鬱症的女友乘機時,被航空公司以“因病情原因情緒激動”為由拒絕登機。航空公司回應拒載并非因抑鬱症,而是旅客及其同伴情緒激動,本人雙手顫抖、在登機口喊叫,引起周圍旅客的投訴等。基於安全因素,航空公司勸退旅客。具體經過,還有待進一步查實。

  孰對孰錯,網友爭執不休。平心而論,就目前公開情況來看,各有委屈。乘客的委屈很明顯:因為患病,本來精神和身體就比較脆弱,還要衆目睽睽之下被盤問、被質疑,最後飛機也沒搭成,病情還因此加重。航空公司的處境也值得同情:身負保證飛行安全的重大責任,面對其他旅客不滿,不能無動於衷。現在,爭議鬧到網上,雙方還要繼續接受輿論的審視,都挺難。

  “站隊”爭個高下對錯不難,難的是如何避免這類事件的再次發生。回歸到理性的原點,我們會發現糾紛并非不可避免:如果航空公司對抑鬱症旅客乘機有更細致的規定、更充分的應對預案,可能不會有現場的反複溝通和權衡,不會招致抵觸;如果在評估乘客是否有危險性時,能注意方式方法,顧及病人隱私,避免不專業的刺激性表述,可能當事人的情緒不會失控;如果女乘客有足够的情緒自控力,可能其他乘客就不會恐慌投訴等等。這些假設中,關於病人的部分難以控制,或者因為病理機制難以實現,而關於航空公司和機場管理的,確實值得航空業乃至各行各業認真思考。

  為何這麼說?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剛過去沒多久,數據顯示中國抑鬱症患者也有巨大的數量。那患抑鬱症能否正常登機?接受采訪的多家航空公司均表示沒有太大問題。但就是這個“具體情況靠現場目測”的自由裁量權,留下了很大的爭議空間。其實,精神疾病“可能危及自身或影響其他旅客安全的旅客,承運人不予承運”的表述出現在1985年制定的《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之中,年頭已然太久。社會關於精神衛生的認識在深化,涉及的人群在變廣,法規調整如果一時跟不上,航空公司的規章制度和服務流程上,是否可以體現對這一問題的重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