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遏制大數據“殺熟”需更進一步
http://www.CRNTT.com   2020-09-28 22:44:46


  國慶黃金周在即,大數據“殺熟”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再度引發熱議。從網友評論中可以看到,住宿、出行、票務、電商購物、網約車等領域仍然存在不少大數據“殺熟”行為。

  近年來,大數據“殺熟”問題引發消費者廣泛關注。去年7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針對大數據“殺熟”問題開展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普遍或很普遍;被調查者認為網購平台、在綫旅游和網約車等消費場景大數據“殺熟”問題最多;而大數據“殺熟”又比較具有隱蔽性,維權往往難以舉證;被調查者認為規範和減少大數據“殺熟”行為的最有效途徑是加強監管。

  大數據“殺熟”存在於多個行業且形式多種多樣。就旅游行業來說,旅行的目的在於放鬆身心,因此大多數用戶遭遇“價格歧視”一般會選擇忍氣吞聲,若是訴諸法律或投訴,從時間上來看總是有點得不償失。此外,部分用戶對價格并沒有那麼敏感,鑒於大數據“殺熟”的隱蔽性,有時候也很難發現自己遭遇了“價格歧視”。

  實際上,大數據殺的“熟”,恰恰是平台上黏性較高的用戶,即老顧客。在以往傳統的夫妻店,老顧客往往會受到優待。而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千人千面”的算法可以更好地助力平台有針對性地開展業務,但將大數據運用在“看人下菜碟”上,同樣的商品或服務,經常購買的人反而要付出更高的價格,這無疑是一種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也不符合商業倫理。

  某種程度上,用戶可以接受平台為了“拉新”給予新用戶較大優惠,卻普遍不能接受同一商品不同價格這樣的“價格歧視”。平台有失公允的交易規則,本質上會提高消費者的選擇成本。

  衆所周知,互聯網的一大優勢便在於減少或消除信息不對稱,提高效率。如若平台憑借企業與用戶的信息不對稱或消費者對於價格的不敏感,進行大數據“殺熟”,則無異於殺雞取卵,長遠來看,最終損害的也是平台的利益。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印發的《在綫旅游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十六條,在綫旅游經營者不得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針對不同消費特征的旅游者,對同一產品或服務在相同條件下設置差異化的價格。《規定》將於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