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文物免損?重在洪水襲來前的保護
http://www.CRNTT.com   2020-07-13 17:06:09


被山洪衝毀的鎮海橋 圖片為“安徽日報”微信公號 圖
  2020年6月以來,我國江南、華南、西南暴雨增多,多地發生洪澇地質災害,安徽省黃山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海橋、宣城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樂成橋等文物受到傷害,讓人扼腕。國家文物局官網近日發布消息稱,南方10多個省份至少有13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受到損壞。

  每一座古橋都見證著歷史的煙雨,記載著時代的風韵,也保留著先人的智慧。特別是那些名列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的古橋,更有著難以磨滅和無可取代的人文價值,一旦遭損就不可能還原成昔日模樣,傳襲久遠的氣韵就會中斷。換言之,這種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天災不由人,抗災不由天。既然洪澇災害難以避免,能否未雨綢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最大限度減少洪災造成的損失?以此次受損的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樂成橋為例,其實一年前它就曾在洪水中受到毀壞,事發後,當地有關部門經過多天搶救性修複,初步修複了受毀橋墩。不過,根據當時的報道,由於常年有行人和車輛通行,除了幾處橋墩有缺損外,樂成橋橋身一些部位也出現了裂縫。既然如此,有關部門為什麼沒有對該橋進行加固?如果采取了足够到位的措施,是不是就能減輕此次洪水的衝撞,從而免於二次受傷?

  洪水凶猛,并不能說明古橋受損的必然性。凡事預則立,防護措施實一些,應對洪澇的措施周全一些,文物受損的概率就小一些。按照國家文物局的說法,各地文物部門和文博單位要全面加強汛期文物安全工作,與環保、應急管理、氣象等部門加強協調溝通,密切注意氣象和地質災害預報,高度關注本地雨情水情風情汛情,及時組織排查文物單位災害險情和隱患,切實采取有效防汛措施,保障文物和人員安全。

  這類表述宏闊而龐大,每一項要求都需要用實幹來填充,需要扎扎實實地推進,馬虎不得,也麻痹不得。以及時組織排查文物單位災害險情和隱患為例,有關部門是否做到了及時?又是否做到了排查?所謂的“切實采取有效防汛措施”又是如何落地的?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