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天兩座古橋被衝毀 古橋保護宜早不宜遲
http://www.CRNTT.com   2020-07-13 17:05:11


被洪水衝斷之前的屯溪老大橋。資料圖片(圖片來源:光明網)
  7月7日,各地的目光聚焦安徽黃山歙縣。受到連日暴雨影響,歙縣高考數學語文兩個科目延期;而在黃山市屯溪區,一座古橋被洪水瞬間衝垮的視頻,也在社交平台廣泛傳播。據悉,這座橋為明代鎮海橋(屯溪老大橋),始建於明嘉靖15年(1536年),2019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黃山市中心城區最古老的明代石橋。

  而就在7月6日,地處安徽旌德縣的明代古橋樂成橋也被洪水衝壞,橋面損壞嚴重。原本11孔的古橋,截至6日下午,只剩4孔的橋體,洪水依然汹湧,後期還有進一步毀壞的可能。

  短短兩日,兩座見證古徽州歷史人文的古橋被洪水衝毀,躲過400年風風雨雨,卻沒躲過這場暴雨,讓人扼腕。

  據國家文物局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7日下午4時,南方11省份有13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受到損失。國家文物局也發文要求相關部門嚴陣以待,一旦發生文物損失,要立即報告,妥善做好後續保護工作,搜集、保存好文物構件或者部件,將文物損失降到最低。

年邁的古橋,承受得太多

  古橋,無論木構、石構、還是近代鋼(鐵)構,作為特殊的歷史構築物,一般都會代表當時較為先進的建造技術;并且在當地,一般還會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辨識度,甚至很多地名都是以“橋”命名的,如上海“虹橋”、北京“天橋”、武漢“花橋”。很多橋雖然不見了,可是“橋”的記憶,卻會深深印在那些靠橋過往謀生的當地人的文化中,杭州西湖的“斷橋殘雪”、西安灞橋的“折柳送別”、揚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等,都蘊含當地豐富的文化記憶。

  有些橋,甚至是重大歷史事件的象征,如“盧溝橋”對應抗日戰爭的爆發地、“瀘定橋”對應紅軍四渡赤水的紀念地、“汀泗橋”對應葉挺北伐的重要戰役點。

  因此,古橋保護是文物保護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