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路經濟”也可以成為文明城市獨特的風景綫
http://www.CRNTT.com   2020-05-29 17:40:58


  全國兩會期間,“占道經營”這四個字的熱度頗高,會場內的代表委員、會場外的小攤小販紛紛掛在嘴邊。孵化這項政策的城市——成都,以柔性執法、審慎包容的形象,又一次刷新了美譽度。中央文明辦已明確表示,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此前提及“占道經營”,往往和“整治”“貓鼠游戲”這樣的詞語并列出現。如果說,成都這項政策的孵化有些“冒險”,那其取得的效果則可以用“突出”來形容。

  城市的主體是人。以“占道經營”為例,可以劃分出城市治理者、小攤小販和普通市民三個群體。跳出具體案例,循著過往痕跡,可以發現,三者各有淵源又和諧共鳴。

  於城市治理者而言,創新包容是一種意識。在成都,各種突破的舉措隨處可見,大到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小到放寬占道經營,細到在城市規劃暗夜保護區……種種政策的出台,都基於城市治理者堅持一個最基本最核心的理念——以人為本,在生產和生活之間找尋平衡。

  於小攤小販而言,自覺配合是一種習慣。其實允許占道經營,并不是毫無前提,諸如“街沿可以擺,馬路不行”“垃圾要在指定區域”“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等要求一個不少。但執行下來,城市面貌和交通出行并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是商家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不僅我要收拾好擺攤地,別人丟張紙我還要阻止”。彼此對規則的尊重之下,居民生活便利了,街巷活力也提升了。

  於普通市民而言,樂見其成是一種默契。街邊小道上,一邊是鮮花水果,一邊是冰粉涼糕,沒有誰比成都人更在意這種“煙火氣”,也沒有誰比成都人更樂意維護這種“小確幸”。走在街頭不難看到,喝過的酒瓶、擼過的串串都規整擺在食客腳下,柴米油鹽不減城市往昔顔值,反而多了平易近人的美。面對城市的彈性治理,市民總能尋到適合的位置、融入其中。

  兩個多月來,占道經營可能引發的問題并沒有出現,它呈現出來的是大衆渴望的一面:激活了市場,帶動了就業,撬動了消費。當人們扮演好各自的角色,遵守文明的規則,“馬路經濟”就成了城市文明的風景綫。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