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鬆綁“地攤經濟”,先放下“臟亂差”的刻板印象
http://www.CRNTT.com   2020-05-29 17:35:30


  據報道,中央文明辦主動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在近日公布的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明確要求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一時間,公衆感受到了對“地攤經濟”鬆綁的信號。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楊寶玲提出建議,在進一步加強規範城市管理的同時,因地制宜,釋放“地攤經濟”的最大活力。他建議制定統一的“地攤經濟”准入許可標准、從業資格條件和商品入市手續,采取頒發資格證、許可證等方式,給予“地攤經濟”與從業者的合法地位。

  地攤經濟是一個較廣泛的概念,大意是指通過擺地攤獲得收入來源的一種經濟形式,其合法性一直存在爭論,在不同城市也面臨不同的生存環境。“地攤經濟”的放開,分為兩種:一是對於已有的街邊小店,不用受制於室內空間,可以將生意延伸到路邊,在不增加租金支出的情況下,能多做生意,這樣的“加法”對於小微店鋪而言,很可能是助力其活下去的營養劑;二是對於想要做點小生意的人,由於“地攤經濟”門檻低,不用承擔店鋪租金壓力,即便沒有資本沒有學歷,也可以從支個小攤開始“從0到1”的創業嘗試。

  無論是哪種形式,這些基於街邊社區的“小”生意,往往是在洞悉周圍人群的需求之後產生的,對於小商販而言,失敗風險比較低,即便判斷失誤也不會“傷筋動骨”;而對於周邊的居民而言,因為“地攤經濟”的成本低,大家往往也能得到價廉物美的商品或服務,只要需求“對接”良好,就能出現“雙贏”。

  “鬆綁”帶來的好處也已經顯現。成都市城管委3月發布新規,“允許臨時占道、允許店鋪臨時越門、允許商販流動販賣、允許商場占道促銷”,“堅持柔性執法和審慎包容監管”“能不處罰就不處罰”。據媒體報道,夜間的成都,各種零售、美食“接管”街道,叫賣聲、煙火氣又回來了。允許地攤兩個月來,不僅保障了近8萬人就業,更讓餐飲業複工率達到98%。

  這樣的“複活”數據不容小覷。今年的兩會報告,“就業優先”的理念貫徹始終,但如何“努力穩定現有就業,積極增加新的就業”,如何“切實保障所有困難群衆基本生活,助力更多失業人員再就業敢創業”,是考驗各級政府的開放性問卷。從先行城市的反饋來看,放開地攤經濟不失為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