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打賞無效要靠家長法治齊托底
http://www.CRNTT.com   2020-05-27 17:17:30


  未成年人打賞無效,家長可以追回。如今這個強烈的呼聲,得到了司法層面的確認。最高人民法院在最新出台的相關指導意見中明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游戲或者網絡直播平台“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的,法院應予支持。

  平台利益最大化,法治給力人性化。屏幕這端,網絡主播或激情互動、或嗲聲嗲氣地感謝送上“飛機”的“大哥”,另一端卻不乏打賞金額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未成年人。主播照單全收,家長叫苦不迭。

  孩子涉世不深,網絡套路很深。法規托底,網友齊聲叫好。但對於家長來說,切不可“從此我就放心了”。網絡游戲風靡、網絡打賞風行,平台有責任、主播有責任,家長難道就沒有責任?每個沉迷游戲、熱衷打賞的“熊孩子”,都有一個監護不到位、教管不細心的家庭環境。很多家長將手機當成孩子情緒的“安撫劑”、煩躁時的“鎮靜劑”,等到孩子游戲成癮、家長賬戶異動,才發覺成了受害者。然而不少家長很少去反思:“熊孩子”一波波胡亂操作,使用的正是監護人自己的手機或賬號。

  法規很給力,但還起不到讓未成年人對“打賞”和游戲絕緣的作用,操作上也有諸多煩瑣之處。如何界定一筆打賞是未成年人所為,平台與用戶之間依然互有爭議。法規在對未成年人保護托底的同時,也應對平台與用戶加以制約。只有平台設置更加嚴格規範的游戲限制與支付門檻,用戶把好監護的第一關,雙方才能共同挑起家庭和社會的應有責任。

  沉迷網游、熱衷打賞,連不少成年人都難以把持,更何況是未成年人。孩子“心野”,家長“心大”。迄今,大部分家長對於平台按照監管設置的防沉迷手段、運用工具依然一概不知,這種心態要不得,這種疏忽不應該。(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劉雪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