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我的“臉”怎麼成了你的“商品”?
http://www.CRNTT.com   2019-09-16 21:34:31


  近日,記者發現,在網絡商城中有商家公開售賣“人臉數據”,數量達17萬條。這些“人臉數據”涵蓋2000人的肖像,每個人約有50到100張照片。網絡商城運營方已認定涉事商家違規,涉事商品已被下架處理。

  我的“人臉”掌握在別人的手上。最熟悉自己“人臉”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一些商家,你可能只是直觀地了解自己的人臉,而有的商家都是對你的人臉“深入掌握”——每張照片搭配有一份數據文件,除了人臉位置的信息外,還有人臉的106處關鍵點,如眼睛、耳朵、鼻子、嘴、眉毛等的輪廓信息等。這是否令你面部神經緊張?著實細思極恐,這或是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挑戰。

  我的“人臉”怎麼成了你的“商品”?不僅掌握,而且還公然在網上售賣,視“人臉數據”為“商品”,將別人的“人臉數據”變現,用別人的“人臉數據”牟利。在“人臉數據”被售賣的背後,是一系列公民權利的被侵害。誠如有關人士所言的,從網絡出售個人人臉數據這個情況來看,屬於侵犯公民的肖像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安全。尤其是在出售時沒有獲得公民的許可,這種行為是明確違反法律規定的。

  沒有信息安全,就難有高質量發展的未來。我國首份《2018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對網絡應用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方面,過半數的網民表示進行網絡購物、社交聊天時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更大;近四成的網民認為手機APP、搜索信息不够安全;三成多的網民認為利用網絡進行雲盤存儲、投資理財不够安全;兩成的網民認為在使用影音娛樂不够安全;一成半左右的網民認為使用新聞咨詢、地圖導航、玩網絡游戲不够安全。有網絡安全感,才有網絡幸福感,才有網絡高質量發展的未來。

  給人臉數據貼上“法治面膜”。將個人信息安全挺在前面,個人信息的價值才不會“跑偏”,就不會淪為被售賣的“商品”。據悉,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列入本屆立法規劃,相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和起草,爭取早日出台。一方面我們期待立法按下“快進鍵”,不再“拖後腿”;另一方面需要立法過程的蹄疾步穩、充分發酵,讓人個信息保護法同時具備現實性和前瞻性。(來源:中山日報 作者:王旭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