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讓兒歌成為童年的親密夥伴
http://www.CRNTT.com   2019-09-10 18:37:54


  在剛過去不久的世界兒歌日,《中國青年報》梳理了影響幾代人的經典兒歌,如“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啊啊啊,黑貓警長”“我頭上有犄角,我身後有尾巴,誰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再次強調了兒歌的教育價值,呼籲讓優秀的兒歌作品陪伴兒童成長。

  的確,兒歌對兒童來說是美好的回憶,等到了中年、老年,再回過頭來聽,往往能喚起當時的回憶,成為一種極其幸福的存在;對國家來說,留下兒童的歌聲,也就留下了那個年代兒童的形象和情感,做到了用歌聲來記錄歷史,反映兒童心聲,實現了一種很重要的文化傳承。進入新時代,對兒童而言,依然需要兒歌這個親密夥伴,借助兒歌來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對於教育者而言,需要拉近優秀兒歌與兒童之間的距離,讓兒歌成為育人的新載體。

  都說一所好學校應該有三種特別悅耳的聲音,那就是笑聲、讀書聲和歌聲。尤其是歌聲,是童心的自然流露,是教育煥發勃勃生機的表現之一。歌聲也好,音樂也好,都有療愈身心、陶冶情操的作用。一首動聽的兒歌,旋律優美如《讓我們蕩起雙槳》,歌詞詩意如《我們的田野》,詼諧幽默如《邋遢大王》,往往兼具很強的藝術性和教育性,在傳唱過程中能起到學習新知、愉悅身心、療愈心靈的作用,有助於塑造兒童開朗樂觀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積極向上的情感。

  而且,優秀兒歌用的基本是淺語藝術,文辭優美、通俗易懂、節奏感強、便於傳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多引入兒歌這一形式,讓優秀兒歌與生活相結合,學生的語言感知力、表達力、審美能力都會無形中得到提升。優秀兒歌往往還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體現著漢語詞工句麗的外在之美和意境深遠的內在之韵。因此,不僅在學前階段,在中小學階段也應充分展現優秀兒歌的教育價值和審美功能,在豐富學生業餘生活的同時,潛移默化地營造他們的精神世界,培育積極的價值觀。

  但從現實來看,不少幼兒園經常播放的,要麼是上世紀流行的兒歌,要麼是過於成人化的流行歌曲。在小學,優秀兒歌的教育價值也并沒有得到足够重視。優秀兒歌數量多、精品少,與寫作難度大、經濟回報較低、創作者不够深入兒童等有關,但這并不應是擱置優秀兒歌的理由,更不應成為其進校園、進課堂、進童年的阻礙。讓校園裡充滿歌聲,讓兒歌成為童年的好夥伴,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建立激勵機制,為兒歌創作營造良好環境;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育者發揮優秀兒歌的育人作用,將其活學活用到日常教育教學中。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故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兒歌,讓優秀兒歌反映時代變遷,反映兒童內心世界,當成一種共識。不僅是兒歌,民謠、詩朗誦等也應在兒童之間口口傳唱。適當的時候,也可以吟唱那些優秀的英文兒歌,在不同旋律、不同旨趣的對比中,幫助兒童對兒歌有更深的認識,并將其內化為有益的成長養分。(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滿孝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