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撿到一分錢”精神內核不因社會變遷而改變
http://www.CRNTT.com   2019-09-10 18:30:02


  近日,一張截圖在朋友圈流傳,兒童歌曲《一分錢》被改成了《一元錢》。原作者、著名音樂家潘振聲的女兒馬莉表示,“這首歌寫的是孩子天真無邪,撿到錢要交給警察叔叔,跟物價沒有什麼關系。盡管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但經典就是經典,我們今天唱來仍然可以體會當時創作者的心血。”

  不論是城市孩子難以找到“小燕子”,還是許多兒童已經不會“丟手絹”,抑或在馬路上已經撿不到“一分錢”,伴隨著急劇的社會變遷,一些曾經耳熟能詳的兒歌,在內容上已經顯得有些過時了。“撿到一元錢”的初衷,在於讓兒歌與實現對接,更有“時代感”,初衷無可厚非。

  “撿到一元錢”不僅改變了韵律和節奏,讓兒歌變得拗口,也引發了一些人關於兒歌創作創新力匱乏的擔憂和焦慮。“撿到一分錢”既有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童趣,也傳遞了一種拾金不昧的精神之美,即使物價變化了,這首兒歌的價值內核卻沒有變化。那種通過調侃、惡搞對經典兒歌進行解構卻又缺乏創新能力的做法,除了具有娛樂功能之外,并不能促進兒歌的推陳出新。

  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指出,在大衆傳媒時代,教育、文化以及其他公共事務領域,都不可避免地被自媒體的表達方式重新定義;許多公衆話題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即使是嚴肅的話題也難免會遭受娛樂化的解構。那些影響了幾代人的經典兒歌,不宜輕易地去改動它;失去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一味地“娛樂至死”,最終會讓人們自食其果。

  一首優秀的兒歌,不僅能够對孩子們進行文學、藝術上的熏陶,也能够豐盈他們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精神坐標和價值航向。雖然現代化進程的滾滾車輪讓這個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分錢》這首兒歌在內容上有不合時宜的地方,但它依然能够對孩子們進行精神和文化層面的“營養輸送”——拾金不昧作為一種美德,并沒有因為社會變遷而失去存在的價值。只要給孩子們解釋清楚,他們同樣可以理解“一分錢”。

  伴隨著“全面二孩”公共政策的落地,孩子們越來越多;物質生活的漸次豐盈,讓人們對精神家園有了更加多元化、更高品質的需要。這一切,都呼喚著更多優質的兒歌作品的出現。只有找到孩子們存在的地方,走進他們的世界,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創作一些更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孩子們的兒歌,兒歌才會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個人最好的作品,就是他自己”。《一分錢》的作者潘振聲面對重金收購的誘惑,“一分錢不要”將手稿、曲譜無償捐贈;作品背後的“人的故事”,同樣賦予了《一分錢》不因社會變遷而改變的精神內涵。(來源:東方網 作者:楊朝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