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兒歌撿“一分錢”變“一元錢”,如此與時俱進實在機械膚淺
http://www.CRNTT.com   2019-09-10 18:17:14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叔叔拿著錢,對我把頭點,我高興地說了聲:叔叔,再見!”

  這首家喻戶曉的兒歌,通過純真淺白的歌詞傳遞了拾金不昧的優良品德,成為一代代國人童年的美好記憶。但在最近流傳的一張朋友圈照片中,某地音樂書上的《一分錢》被改成《一元錢》,引發了不少討論。

  有人調侃,連兒歌的歌詞都“通貨膨脹”了;有人質疑,經典怎能遭遇如此改編。

  《一分錢》兒歌已多年沒有在課本上出現,修改歌詞并不像教材課文那般嚴肅。同時,一分錢硬幣在生活中已難覓蹤影,小朋友們撿到一分錢的概率微乎其微,甚至可能連見都見不著。從摳字眼的角度看,《一分錢》改詞的初衷可以理解。

  初衷雖不壞,但改編這首經典依然是一種欠妥的行為。應該看到,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這首兒歌中一分錢的象征意義教育意義都遠遠大於實際意義,絕不是就錢論錢。與時俱進通貨膨脹式改詞,其實相當機械,甚至弄巧成拙。

  《一分錢》為什麼能口口相傳,能經得起歲月打磨?就因為那種鮮明的民族特征和純真的時代感。中國人向來講究勤儉節約,即便一粒米、一張紙,古人都在孜孜不倦地勸導人們要節省。《一分錢》教育孩子:不論金錢多寡,都應當拾金不昧。如今,將“一分錢”傻傻地改為“一元錢”,完全改掉了兒歌的初衷和原味兒,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

  “詩言志,歌咏言,聲依咏,律和聲”。哼唱兒歌不是娛樂消遣,更是一種人格教育。愈是經典的兒歌,教育意義愈是出衆,對其修改愈應謹慎小心。時代在發展,兒歌當然需要與時俱進,但不是簡單機械的胡改。變“一分錢”為“一元錢”這類膚淺的改編,還是少些為好。(來源:北京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