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ZAO”被屏蔽:無視用戶隱私權利值得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9-09-02 21:48:04


  近日,變臉應用“ZAO”因用戶協議涉嫌侵犯用戶隱私而遭到質疑。輿論壓力之下,該軟件修改用戶協議,增加“删除”功能。不過,9月1日,這款應用鏈接已被微信屏蔽,無法訪問。

  AI換臉有風險,使用請謹慎。這款瞬間火爆網絡的換臉視頻應用,因為在用戶“隱私條款”設置上的“大尺度”,反而讓質疑聲反噬了產品本身的關注度。盡管目前,用戶協議中的相關條款已作出了修正,但事件帶來的警示意義不該隨著輿論關注的降溫而變得“雲淡風輕”。

  輿論汹汹後,ZAO用戶協議中的“霸道條款”已多有删改和收斂。可如果不是產品大火而引發深度關注,是否意味著這樣的“霸道條款”就永久“合理”存在下去?

  按理說,盡管當前有關網絡用戶的隱私保護邊界還存有一定的模糊地帶,但任何一家企業也不至於對用戶隱私保護“無知”到這種地步。就此而言,這款產品的邏輯或者說背後的盈利模式,恐在一開始就把用戶隱私保護丟在了一邊。

  這些年,媒體也曝光過不少有侵犯用戶隱私之嫌的互聯網用戶協議,但把對用戶隱私信息的“覬覦”展現得如此赤裸裸和“底氣十足”的恐怕不多見。一定程度上說,這樣的“霸道條款”,其實扮演了測試社會對隱私侵犯的“容忍度”的角色。而從輿論的廣泛吐槽、質疑和業內的一致批評來看,答案不言而喻。

  其實,對任何新產品來說,有些錯誤和“測試”本不該一再出現,因為法律規定層面早有“標准答案”。如《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要求,個人信息控制者開展個人信息處理活動時應遵循“最少够用原則”;《網絡安全法》也規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也就是說,在用戶隱私保護上心存僥幸,不只是冒犯用戶,也是對法律的挑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