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留給“流量電影”的時間不多了
http://www.CRNTT.com   2019-08-15 16:03:03


  影視圈最近發生了一些有意思的事兒。隨著電影《哪咤之魔童降世》口碑刷爆,票房擠進國產電影排行榜前三,另一部電影《上海堡壘》慘遭“滑鐵盧”。這部號稱投資3億多的“科幻巨制”,原本市場定位是衝10億級別去的,不料才勉強過億,豆瓣評分跌至3.3。“《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的一扇門,《上海堡壘》又把它給關上了”……面對這樣的吐槽,導演不得不公開道歉。

  之所以把這兩部電影放在一起比較,是因為這代表了電影市場的兩種類型。一種是“自來水電影”,指觀衆因為發自內心的喜愛和欣賞之情,主動作宣傳和推薦。這類電影一般只看口碑,觀衆覺得好就自發傳播,從而形成了“路人效應”。縱觀國產電影票房排行榜,《戰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等,都以品質上乘、制作精良而取勝。《上海堡壘》則是典型的“流量電影”,也就是“粉絲電影”,一般請當紅流量明星出演,商業邏輯是“粉絲一人一張票,就能賺得盆滿鉢滿”。因為過分關注粉絲和流量,這類電影一般粗制濫造,品質堪憂。

  流量明星出演不必然意味著爛片,但環顧幾年來的爛片,許多都可以歸類到“流量電影”。在資本最熱衷於影視的“小時代”裡,IP改編+流量明星是電影市場上的熱銷組合,盡管一些偶像毫無演技,電影也被批評幾無內涵,但出於粉絲們強大的購買力,這些電影仍然能賺到快錢。《上海堡壘》就立項於這樣一個所謂的“IP時代”,主演鹿晗是微博頂級流量,電影的立項、宣發等,始終圍繞著鹿晗,也處處迎合粉絲。今天的意外結果,固然有鹿晗影響力下降的原因,但無疑,消費者備受市場教育,不會再輕易為流量買單了。

  “自來水電影”全面壓制“流量電影”,這才是正常的電影市場規律。總有人以為,“流量電影”也符合市場邏輯,但拉長時間的尺度,它更多反映了市場短期的浮躁心態。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要考慮到服裝、劇本、特效、布景等方方面面,假如幾個明星大腕輕易拿走大頭,就很容易破壞影視制作的生態,導致其他方面力不從心。而且,這種浮躁心態會形成傳染效應,使得醉心於奇技淫巧的人越來越多,潛心向學的人越來越少。這種只熱衷於搞營銷、賺快錢的做法,根本上違背了藝術創作的規律,怎能說是正常的市場行為?

  近年來,盡管許多人都不滿“流量電影”橫行,但從現實來看,仍然不得不向市場妥協。其中關鍵原因在於,流量的確是能賺到錢的。從這方面來講,我們樂見於《上海堡壘》的倒塌,因為它證明了,“流量總能賺到錢”的神話是假的。而且樂觀來看,這是一種大趨勢。從個別明星被點名流量造假,到“周傑倫超話事件”等,已經有越來越多人看到流量的真相,甚至有人直接把“流量派”作為沒實力、沒演技的代名詞。這種看法,有助於矯正影視市場的浮躁心態,讓更多人沉下來,關注作品本身,而不是無休無止的噱頭。

  健全影視行業生態,流量固然很重要,但“唯流量化”不可取。藝術魅力的來源是作品,指望流量就能大紅特紅,雖然在特定時期內獲得成功,但當整個市場冷靜下來,就不再有偷雞摸狗的可能。一句話,留給“流量電影”的時間不多了!(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王慶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