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對“野雞大學”,斬草還要除根
http://www.CRNTT.com   2022-07-15 19:51:10


  又見“野雞大學”。7月10日,一所只有網站沒有實體的“河南傳媒大學”,經澎湃新聞報道後,其網站已被下綫。

  雖然有關部門每年都會通報“野雞大學”名單并予以取締,但其似乎從未徹底淡出公衆視野。騙人錢財、誤人前程,“野雞大學”的危害不言而喻;另一方面,“野雞大學”的偽裝手段也并不高明,無非是通過與正規高校相似的名稱混淆視聽,或是抄襲高校簡介,盜用其圖文。所謂“河南傳媒大學”的官方網站,就照搬了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廣西藝術學院官網。

  對於如何分辨“野雞大學”,有專家早已總結出“三看原則”:看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名單、看當地教育部門最新公布的民辦高等教育機構文件、看網站域名後綴是否為“edu.cn”。“河南傳媒大學”的網站網址,就不是國內高校標准使用的“edu.cn”教育類機構網址。可見,只要廣大同學與家長多加留心,不難證偽。

  既然如此,為何“野雞大學”依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違法成本偏低,一些“野雞大學”的網站建立不過需要幾小時,即使被封禁、取締,只要換個馬甲和域名就能“東山再起”;其次是部分“野雞大學”把網站服務器或IP地址設置在國外,給有關部門的查處提高了難度;另外,對“野雞大學”的打擊也有待形成合力——“野雞大學”該由教育部門查處,還是公安機關或市場監管部門打擊?有待進一步明確分工、細化責任。

  “河南傳媒大學”的曝光,就是因為多位網友向澎湃新聞反映,在河南省內此前從未聽說過有這麼一所大學。但反過來說,如果沒有網友的爆料,“河南傳媒大學”會不會至今仍然在虛假招生,招搖撞騙?說到底,監管部門主動作為、查處手段更為有力,才能不給騙子們可乘之機,不給“野雞大學”生存的空間。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