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法治社會,“捆綁”思維荒唐
http://www.CRNTT.com   2022-06-17 18:13:01


  最近,有的地方在推進工作中有點冒進,將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情捆綁在一起,表現出“權力任性”的傾向,激起了人們的普遍不滿和深深擔憂。

  6月13日,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傳出一則消息,“無訪社區,中考生降3分錄取”,引發社會普遍關注。有人還考據出此前河南省唐河縣也出台過類似政策。此舉被質疑破壞教育公平,引發民衆普遍焦慮。目前已被官方叫停。

  無獨有偶。近日,多名在河南村鎮銀行存錢的儲戶反映,他們因存款無法取出,近期來鄭州、開封嘗試綫下取款。但抵達後,手機上的健康碼被賦紅碼。有人剛進鄭州時是綠碼,被發現是討說法的儲戶即變紅碼。河南省衛健委回應此事稱:正在調查核實。

  信訪維權和學生中考,儲戶維權和身體狀況,本來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一個地方有沒有人員上訪,和這一地的學生有什麼關系?對考生而言,一分就可能決定命運。有的社區學生,被人為地加上了3分,意味著其他社區的考生,將就此陷入不公的境地。而健康碼,是為人們出行和流動提供便利的,現在竟然被濫用,成為地方壓制社會矛盾的手段。何其怪哉!

  兩件事,是巧合嗎?跳出來看,貌似毫無道理的聯結中,都能看到某些基層治理中“捆綁”思維的痕跡。某種程度上,這兩個事件之所以發生,背後都是這種思維在作祟。

  想一想不難明白,有些地方“捆綁”的做法,主要是為了解決社會治理中的某些難題。打造無訪村、無訪社區本來是件好事,“事急從權”也有可理解之處,但方式方法一定要合情合理,更不能與法治精神背道而馳。將信訪情況和中考政策掛鈎,給“無訪”社區學生加分,實際上表露出權力過於任性,對法治和民衆利益缺乏敬畏之心,從而最終損害教育公平和學生利益。

  社會治理,當擺脫“捆綁”思維。這種思維習慣和處罰方式,是對個人自我負責的否定。在民衆法治和權利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使用“捆綁”手段只會引人反感。那些“捆綁”式的政策,看似在為工作負責,實則對法治社會建設危害極大。

  法治社會,有權不能任性。相關地方僅僅叫停了不靠譜的政策是不够的,還應該查清它的來龍去脈,及時回應民衆關切,不讓“捆綁”思維給基層治理埋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從而帶給百姓更多安全感和幸福感。(來源: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評論員:陳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