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無訪社區加分:違背教育公平的懶政
http://www.CRNTT.com   2022-06-17 18:12:11


  “迎賓社區為無訪社區,根據上級政策,凡是戶籍在該社區的中招考生,中招中第一志願降3分錄取。”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迎賓社區6月13日發布《迎賓社區考生中招降分報名通知》,旋即引發輿論關注,14日偃師區教育體育局回應,已停止執行有關政策。媒體注意到,河南另有兩縣也出台過類似政策,南陽市唐河縣、淅川縣2019年5月發布《創建信訪“無訪”村(社區)實施辦法(試行)》,倡導“信訪問題解決不出村”,對有無訪村戶籍的考生降3—5分錄取。

  相關文件對無訪村(社區)的定義是,行政村(社區)村(居)民年度內無赴京、省、市、縣信訪(含網信電訪),并未勾勒出合理表達訴求和纏訪鬧訪等濫用信訪權利的行為之間的邊界。如此不加區分,導致群衆反映問題的渠道不順暢,反而不利於維護信訪秩序。建設無訪社區,要在基層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上下功夫,靠的是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當地,實現前置防綫、前瞻治理、前端控制,而不是濫用政策工具去堵別人的嘴。將一個社區、一個村緊緊聯系到一起,信訪者不僅會對自家孩子造成影響,還會影響別人家孩子加分,這種連坐制度反而會激發矛盾。

  無訪社區加分政策偏離了信訪制度初衷,也違背了教育公平。加分政策是針對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群體的補償政策,是教育公平的需要。今天建設無訪社區,用加分政策施加壓力,明天招商引資,用分數予以鼓勵,後天引進人才,贈送分數大禮包,類推下來是不是都順理成章?很多考生在考試之前,就因為外界因素被甩在後面了,公平何在?對弱者的補償變成個別部門的社會治理工具,很可能偏離政策導向。然而,教育公平被損害、教育工具化帶來的後果,又由誰來承擔、誰能承擔?

  教育,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國家民族前途,一頭連著每一個孩子的命運、每一個家庭的未來,教育政策不該成為其他社會治理目標的附屬品。我國普通高中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體制,中考招生考試由省級領導、地市或縣區教育部門具體組織實施。政策制定過程中,不同部門有不同關注點和利益訴求,但加分項目和分值的調整,必須經過科學謹慎的論證、公示和審查,通過制度設計彌補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更好地實現教育公平公正。隨意將“無信訪”與“中招降分錄取”掛鈎,很容易引發人們對政策制定流程嚴謹性的擔憂。

  教育部2016年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幅減少、嚴格控制加分項目,“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對本地區加分項目和分值進行清理和規範,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項目”。試圖通過加分政策“賦能”信訪工作是違背教育公平的懶政,中考加分項目清理工作該“回頭看”了。(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楊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