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無訪村中考加分”有損公平,基本權利不能用作治理工具
http://www.CRNTT.com   2022-06-17 18:11:00


  近日,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迎賓社區考生中招降分報名通知引發關注,該通知稱,由於迎賓社區為無訪社區,根據上級政策,今年凡戶籍在迎賓社區的中招考生第一志願降3分錄取。偃師區教體部門工作人員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輿情出現後,目前該降分政策已經暫停。而記者梳理發現,除前述地區外,河南南陽市淅川縣也曾推行相關政策,并已有“68名2018年度中招考生享受到了加5分獎勵”。

  中考招錄,事關最基礎的教育公平,任何加分或減分政策,都必然涉及到對稀缺優質學位資源的分配,都涉及到對“重大利益”的重新劃分。茲事體大,本該慎之又慎才是。然而,某些地方卻把“中招降分”當成福利獎賞,當成壓減“上訪”的制度杠杆。這種奇葩操作,把基層的行政治理訴求,淩駕於教育升學的規則規範之上。以狹隘的公權意志,嚴重扭曲了中考招錄的規則。可以想見的是,其必將付出多方面的沉重代價。

  教育事業乃是公共事業,教育資源乃是公共資源,這種公共屬性,理當是超越於地域屬地範疇、超然於具體利益糾葛的。然而就現實來看,一些地區推出的“無上訪村考生加分”之類的政策,還是把優質高中的招生名額作為“籌碼”威逼利誘,這是典型的把公共資源挪作他用。其背後所體現的,不外乎是“目的至上”“用盡一切手段”的功利主義、工具主義治理觀。而這,本身就是治理能力不足的體現。

  中考招錄牽涉面廣、專屬性強,原本是自成一體的,一般化的常規行政事務染指其中“借題發揮”,必然會引發一連串消極後果。衆所周知,諸如升學這類基本的權利,只能是基於法定,并且理當是高度穩定化、確定化的,倘若某些基層主政者以一己之好惡就任性篡改“夾帶私貨”,那麼便無異於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其一方面侵犯了中考招錄的純粹性、公平性,另一方面也助長了基層治理的“惰性”——既然“分數”工具這麼好用,當然是越用越泛濫,越用越上癮了。

  從媒體調查可知,“無上訪村考生加分”舉措由來已久,并非今年才有的創新。值得警惕的是,似乎有越來越多的縣區,躍躍欲試想效仿此等“先進經驗”。若不是洛陽市偃師區的“通知”意外引發網絡熱議,真不知類似的“土政策”還要存在多久。此類現象在局部密集發生,已很難歸因於“考慮不周”,也絕不能再限於“自查自糾”。唯有全面排查、系統整改、徹底清理,才可捍衛中考招生的嚴肅性、權威性。對於重大行政決策的合法性審查,必須較真、必須前置!(來源:封面新聞 作者:蔣璟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