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唐山3天3份實名舉報,“搭車”的案子也應件件有著落
http://www.CRNTT.com   2022-06-13 17:13:53


  唐山打人事件引發強烈關注後,網絡上出現多起關於唐山的實名舉報。繼6月10日河北唐山蛋糕店老板實名舉報涉黑團夥敲詐勒索、暴力打砸後,6月11日、12日分別有女子實名舉報遭逼迫下跪打“白條”,多人實名舉報唐山女子徐某詐騙,三天以來已經有三份舉報。

  在某一新聞事件具有較大影響力之後,相關事件“扎堆”出現,這一現象,在新媒體傳播環境下更是十分常見。突發性的負面時間,往往具有極高的刺激性,讓公衆變得更為敏感和激動。而當大家聚焦於這一事件,但短期內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產生質疑和不滿,推動輿情升級,一些相關事件便會在輿論的碰撞和推搡中,迅速浮出水面,形成“搭車”現象。

  一方面,媒體會借著事件的熱度,尋找相似、相關聯的新聞綫索,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另一方面,有一些舉報人有與原本事件類似或相關的經歷,此前沒能引起關注,正好借勢站到“聚光燈”下,希望以輿論之力推進自身的問題解決。

  比較典型的案例有,著名的“我爸是李剛”車禍案件中,因為校方對案件封口,網友爆出該校校長抄襲醜聞;黑龍江“慶安槍擊事件”因前期通報不及時,處置不恰當,點燃民衆舉報熱潮,引發當地官場強震;2020年山東女子被頂替上大學事件,引發了多個涉及教育事件的社會輿情事件頻頻刷屏。

  雖說,在衆多“搭車”事件中,也會有一些渾水摸魚、造謠生事的假舉報,一些牽強附會、瞎凑熱鬧的不良信息,但總體來說,搭車所形成的集聚效應有其積極意義。很多難以進入公衆視野的惡劣事件,得以被看見,被重視,有助於普通人利用網絡舉報爭取公平正義。

  同時,輿論搭車事件往往原生事件有相當的關聯度,不斷的有“搭車”輿情出現,也讓原本的新聞事件更有持續的關注度,不至於很快就被忘卻,涉及公衆切身利益的議題,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在公共話語空間內被反複討論和衍生。所謂真理越辯越明,越多人來關注和爭論,事件的核心和本質也會越清晰,所有惡人都受到懲罰,所有好人得到公道的可能性也就越來越大。

  以唐山這連續三起舉報事件來看,前兩起都涉及黑惡勢力、暴力行徑、恐嚇威脅等違法犯罪行為,第三起則是涉及多名受害者的詐騙事件,性質上其實有很大的不同,與原生新聞的關聯度也逐漸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幾起案件都發生在唐山市路北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