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高職生任教清華打破的是“職校偏見”
http://www.CRNTT.com   2022-06-02 20:39:29


  教育部日前召開介紹職業教育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畢業生代表邢小穎在遠程連綫時引發巨大關注。她2014年畢業於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現為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實踐教師。從報道可知,和她一樣畢業於該學院在清華任職的前後有5批13人。

  邢小穎之所以備受關注,至少有兩個反差點:一是入職單位為清華大學,公衆心目中的國內最頂尖高校。其二則是其自身求學經歷。邢小穎只是一名高職院校畢業生,“大跌眼鏡”之處,可以說突破了人們對職校生的傳統認知。

  細分析,“意料之外”恰恰又在“情理之中”。其一,邢小穎憑借的是自身持續努力。她學的是材料專業,以專業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被推薦入職。入職清華後,她不僅教學優異,成了學生心目中的“寶藏老師”,而且還通過專升本獲得中國地質大學學士學位,并獲評工程師職稱。其二,清華大學聘任邢小穎,也并非出自什麼特殊照顧,或者說為其大開“方便之門”,而確實是“量才錄用”。比之“由書本到書本”,“基礎工業訓練”看重的是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也不妨說,不拘一格選人用人在清華大學正成制度化,“前後5批13人”就是明證。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成功路絕非只有一條,職業教育亦是。邢小穎以自己人生“開掛”經歷,雄辯證明了這點。

  就在5月1日,最新修訂的《中國職業教育法》正式施行。新法取消“……實施以初中後為重點的不同階段的教育分流”,強調“普職協調發展”等,種種調整,都顯示對職業教育認知上的重大推進。毋庸諱言,當下家長層面確實不同程度存在這樣一類認識,“打破頭也要上重高普高,再不濟也要上民辦”,“中考焦慮”顯示“職校偏見”。然而,現實又絕非如此。以杭州為例,2021年,杭州市中職畢業生(不含中專、技校)升學人數約占應屆畢業生數的近80%,其中市區學校達93.4%,個別學校甚至接近100%。浙江和杭州還大力推進“中職+本科”職教升本探索,本科升學率也在逐年提高;擴大五年制招生計劃規模等,中高職一體化招生計劃達到中職招生計劃的30%。這當然僅就升學率而言。從專業設置和就業方向看,杭州職業教育所開設的新能源、數字產業、高端智能制造等,成為熱門選擇。一些孩子因為較早開始職業規劃、較好結合自身興趣特長、較合理規避文化學習短板等,中職三年不僅讓其獲得寬鬆成長環境,在日後就業和職業成長中都表現出較強競爭力,同時也為部分孩子的後期學業深造,蓄積了能量。

  也應看到,邢小穎畢竟屬於其中佼佼者。前述所列舉杭州得地利之便、領風氣之先,并不能代表職業教育整體狀況。就當下看,所謂“職校偏見”,很重要原因其實還是來自職業教育本身,這就必須補足差距短板,尤其是統籌均衡地域之間發展。打破“職校偏見”,全社會都要為更多邢小穎的湧現,創造更多條件。(來源:杭州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