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小小“可達鴨”,怎麼就讓人上頭了?
http://www.CRNTT.com   2022-05-27 18:48:40


  這幾天,目之所及,是不是總逃不過“可達鴨”?這只造型呆萌的小黃鴨,配合著魔性的舞蹈動作和動感音樂,加上網友各種別出心裁的“二創”,一時間刷屏社交媒體,讓無數人“上頭”,買到了可達鴨的網友在花式炫耀,沒買到的則各種著急上火。

  可達鴨是肯德基推出的兒童節套餐搭配玩具之一。消費者購買59元至109元不等的指定套餐即可獲得隨機一款寶可夢聯名玩具,可達鴨是其中的一款。某種程度上說,可達鴨的走紅,是必然的。

  這只看著簡單、玩法簡單的可達鴨,契合了眼下很多人的心理情感訴求。這從一個細節可以看出端倪,有一句高贊評論:“(可達鴨)對小孩太幼稚,對大人剛剛好”。

  前者代表了一種普遍的心理:可愛、有趣的事物,不分年齡,人人都愛,這是一種本能和潛意識。盡管呆萌的可達鴨與可愛活潑的玲娜貝兒形象差異巨大,但追捧背後人們的心理是一樣的。可愛永遠不缺“流量”,可達鴨也相當於從過去的一衆萌物中接過了這個交接棒。

  而且可達鴨也不僅僅是一只玩具鴨,它不僅早就在網上擁有各種熱門諧音梗、表情包,還承載了80後、90後的集體回憶。這個年紀的人,誰沒有過放學後回家看動畫片《寵物小精靈》的童年呢?雖然現在他們已步入中年,工作、家庭一肩挑,有著各種成年人的壓力、心酸和無奈,但互聯網和社交媒體賦予了他們發聲和尋求身份認同的機會和場域。實際上,成年人熱衷回憶殺和自我“低幼化”,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互聯網風潮,過兒童節、說童言童語,都可以視為這種風潮的表現。這種回憶殺和“低幼化”,不僅是對童年的追念,也是在以年輕人為主導的互聯網上強化自身的話語權和存在感。或許,還有以此尋求代際認同的意味,告訴如今的年輕人和孩子們:你們看,我們中年人也是有過童年的,并且仍未喪失童心、童趣。

  當然,即便再戳中人們內心最柔軟的那一處,可達鴨的爆火,也有著明顯的商業營銷意味。不管是商家的“饑餓營銷”,還是各種社交平台上高密度的種草、展示,包括代購、代吃,都有著營銷推手的活動痕跡。從根本上說,商業行為只要在法律和公序良俗範疇內運作,就不應受到過度苛責,買賣雙方你情我願交易即可。

  而且,類似營銷方式對本土企業也有值得借鑒之處。實際上,這幾年包括餐企在內的一些品牌,屢屢推出帶有文化和集體記憶等元素的聯名產品、周邊產品,通過社交媒體和“自來水”的傳播,幾乎每次都叫好又叫座,各方皆大歡喜。但這種賦予商品文化價值的創新思路和操作容易、成本不高、效果顯著的營銷方式,在本土企業中還未形成氣候。在疫情的大背景下,這種通過綫上就可實現高轉化率、變現率的營銷,或許更值得一試。當然,當營銷遇上食物,一種擔心在所難免:代購、代吃真的好嗎?會不會出現浪費食物的現象?還是那句話,讓法律的歸法律,讓道德的歸道德,讓市場的歸市場。有必要提醒理性消費、珍惜糧食,也應當有信心:追捧只是出於一時的本心,人終會回歸理性。(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汪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