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廣告“像素級”抄襲不能慣著
http://www.CRNTT.com   2022-05-24 16:32:55


  奧迪汽車廣告短片《今日小滿,人生小滿就好》陷文案“抄襲門”後,又有網友發現該片導演彭楊軍2021年拍攝的另一條寶馬廣告,在構圖、分鏡畫面上與國外藝術家拍攝的一則音樂MV高度相似,被指涉嫌抄襲。目前,該視頻在愛奇藝、優酷等多個平台均已無法打開。

  奧迪廣告抄襲事件,隨著奧迪發布聲明,涉事廣告公司致歉,劉德華回應,在對公衆表態的層面,基本上已經告一段落。目前,新《著作權法》的法定賠償上限已修改為500萬元人民幣,而此次侵權的視頻為商業廣告,傳播度極廣,影響很大,可以想見,侵權方的賠償不會少,但估計不會再對公衆公開了。

  從品牌角度而言,抄襲醜聞當然是趕緊過去,被公衆忘記比較好,但當代網絡群衆“吃瓜”,往往不會僅僅滿足於淺嘗輒止,總會順藤摸出更多瓜。於是,奧迪“蹲”完,寶馬就“蹲”了,而且還是同一個導演給“按下去”的,真是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拍!

  雖然目前寶馬公司未做出正式回應,但這則2021年8月拍攝的廣告視頻,突然被多平台下架,可見還是“有問題”。根據網友做出的對比圖,兩條視頻的色調、分鏡,構圖基本一模一樣,看來,“像素級”抄襲手法的確被這個團隊運用得爐火純青。內可抄抖音短視頻博主的自創文案,外可抄塞爾維亞藝術家的獨立創作,廣闊的互聯網對於一些毫不尊重原創的人來說,真的就是“不問自取”的素材庫啊!

  身處內容創作領域,不管是甲方還是乙方,恐怕都會對這樣連續的抄襲曝光,感到心有餘悸。現在各種形式的內容產品如此豐富,所涉環節繁多,如何避免抄襲牟利的問題再度發生?企業就算想要加強審核和監管,要梳理全平台、整個互聯網去“查重”,怎麼想都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首先是整個創作行業要加強自律,明晰“尊重原創,不可抄襲”的法律紅綫,像奧迪“小滿”這樣的典型案例,就應該深入剖析,多加宣傳,至少在行業內拉起警戒綫,讓所有創作者都清楚知道,抄襲一時爽,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被發現的話,代價會非常沉重。

  當下,民衆對於著作權的保護意識已經不斷增強,對於抄襲行為更為敏感,也更為厭惡,這樣的輿論環境,其實是有利於鼓勵原創,支持創新的。也希望所有從業者在創作之際,時刻記住,超過10億的網民都是“檢查官”,摒棄僥幸和偷懶心理,守住底綫和良知,珍惜靈感,拒絕搬運。(來源: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評論員:屈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