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翻車”廠家更該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22-05-24 16:32:20


  5月21日,借著小滿節氣,一汽奧迪與劉德華合作的宣傳片發布,短短幾小時,全網點擊量過億。有評論點贊該廣告“溫暖而克制,低調而進取”,是“豪華品牌該有的樣子”,并認為基本“預定年度最佳廣告席位”。

  不過,就在全網看好這則廣告之際,博主“北大滿哥”指出,該視頻抄襲其以往作品中的文案。“經過反複比對,內容近乎一致。”對此不少網友調侃,“見過文案抄襲的,但從未見過直接複制粘貼的”,并將之定義為“像素級抄襲”。面對劇情反轉,一汽奧迪發表聲明稱該短片由第三方公司制作,并就該事件中給劉德華、“北大滿哥”及相關方造成的困擾致歉。同時,各個官方渠道全面下架視頻,劉德華個人抖音賬號也删除了這則視頻。

  作為一家全球知名汽車品牌,在可能影響品牌形象的公衆溝通中,必然要表達自身對於問題的重視以及處理態度。有網友指出,此次發文的標題不是《致歉》,而是《聲明》。雖然文中有“致歉”的字樣,但避重就輕,把本應是自己犯的錯誤歸結於第三方。

  網友的態度,體現出公衆對營銷廣告“翻車”問題更多的思考。本來一部可以成為年度好廣告的片子,為何一夜之間成為“行業笑話”?

  問題是,這不是奧迪及其合資公司首次在營銷廣告上出狀況。2019年11月,奧迪在微信朋友圈投放奧迪Q8的廣告宣傳,但視頻內容播放的卻是日系英菲尼迪宣傳片,引發衆友商“求投放”。此外,還有奧迪RS4“香蕉門”和二手車涉嫌低俗營銷等事件,最終均以官方道歉收場。

  奧迪及其合資公司在營銷廣告上之所以一再出問題,從更深層次來看,與廠家對營銷廣告的投放與制作機制有關。在公衆認知中,車企是舍得花錢的“金主”。通常車企并不會親自制作廣告,而是提需求、出預算,由內容供應商競標并負責制作。頭部大廠的廣告一般都是大制作,實際執行過程中,可能會分包給一些小公司,這其中就容易出現“失控”。

  正因不是“自制”,無論是汽車廠商,還是大廣告公司,對於內容都有非常嚴格的審查。比如,投放前對字體、標點符號、音樂、文案版權等,都要進行審核,部分公司還會審查藝人明星出鏡時的服務和品牌。這既是對自身品牌的負責,也是對互聯網知識產權侵權泛濫必要的警醒。

  廣告營銷文案體現一個企業的價值取向。此前汽車界爆發過“靈魂之爭”,呼籲汽車廠商要把軟件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失去靈魂。事實上,如果對廣告營銷不能通過把關將傳播內容掌握在自己手中,企業同樣是不行的。奧迪此次廣告營銷“翻車”,也給其他車企提了一個醒。(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忠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