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京大學提出淡化國際排名,高校發展該以何種標尺來度量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14:02:31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對外公布了十九屆中央第七輪巡視對教育部和31所中管高校黨組織開展的巡視和整改進展情況。其中,南京大學黨委的通報引人注目。在通報中,南京大學提出要精准辦學發展目標定位,特別是“全面梳理以學科亮點工程為主的學科評價體系和預算目標設置體系,清理以論文數量、國際排名為參考的評價標准。在《南京大學“十四五”規劃》和《南京大學“雙一流”建設高校整體建設方案》編制中,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均不再使用國際排名作為重要建設目標。”

  南京大學在整改報告中明確提出在學科評價中拋棄國際排名,不再偏重論文數量評價,而是更加注重“中國特色、南大風格”,體現出了強烈的大學轉型期待。但是,在重重阻力下,中國大學要想和國際排名說再見,可能并不那麼容易。

  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QS、《泰晤士報》、軟科等為代表的諸多機構,對全球數千所高校進行評估和排序,并分地區、分學科、分年齡地推出了名目繁多的大學排行榜。這些排行榜的方法雖然不同,但一般都是從教學、科學研究、社會聲譽、全球化等維度來評估,使用大學教師的科研論文發表數量和被引量、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市場表現、國際師生占比等指標。

  大學是一個複雜而多維的機構,但是國際排名則傾向於“一刀切”地進行簡化、評價和排序。這樣排名的好處是,人們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哪些大學是好大學,哪些大學在進步;但同時,大學辦學的自主性也會受到嚴重影響,因為國際排名一旦被人們爭相追捧,大學也將不得不被“牽著鼻子走”。

  雖然這些大學排名的科學性有待商榷,但是并不影響它們所產生的廣泛作用。一旦掌握了對大學指手畫腳的話語權,國際排名帶來的效應就像長了翅膀一樣擴散。無論是學生報考、畢業生求職還是教師應聘,大學排名總是被視為最重要的衡量標准之一。

  大學因此對國際排名趨之若鶩,并以提高國際排名作為大學發展的首要目標之一。通過“應試教育”來提高名次短期內固然可行,但長此以往則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會傷害大學立基的根本所在。比如,國際排名對全球化的過分強調,使一些高校饑不擇食地引進海外師生,對大學聲譽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再如,國際排名唯國際論文是從,使大學對教師的科研評價完全以英文期刊論文論英雄,而冷落中文期刊和專著,使中文學術出版物的發展和傳播受到影響。再比如,國際排名往往以科研論文數量作為重要評價指標,大型理工科高校因此受寵,而小型人文社會科學高校則往往吃虧。這使國際排名塑造了千校一面、“大而全”的高校,它們因為大學排行榜而名利雙收。相對來說,獨樹一幟和“小而美”的高校,雖然有著令人向往的獨特魅力,但是往往在國際排名中名落孫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