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算好春耕與疫情防控兩本賬
http://www.CRNTT.com   2022-04-26 20:01:06


  日前,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了《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產工作導則》,明確不得簡單化、“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嚴禁以疫情防控為由擅自設卡攔截、隨意斷路封村、不讓農民下地,耽誤農時,影響春季農業生產。今年的春耕,因受疫情影響而更為艱難。其面臨的更多不利因素包含但不限於:疫情阻隔交通造成的農業物資流通不暢、隔離政策造成的人員到位不足,國際局勢緊張造成的化肥價格上漲。身為農民,在春耕最忙的時候,在面臨諸多外部不利因素的情況下,偷偷摸摸幹農活,不是正常現象。所以,我們更要好好算算春耕與疫情防控兩本賬。

  打開春耕的賬本,這筆賬簡單直觀。從農民的角度來說,“春天不種,秋天收啥”是最樸素的道理。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在春天播下種子,收獲的是米袋子,是這一年最重要的一筆收入,更是面對生活的信心。從整個社會來說,抓實抓好春耕生產,打下的是全年糧食豐收的基礎。而糧食安全是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是“國之大者”。從疫情防控來說,這筆賬就不那麼簡單。堅持科學精准、動態清零,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是當下抗擊疫情的總體原則。一地如果發生疫情,政府不僅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來進行設備購置、物資儲備、流調督導和民生保障,也要投入大量人力成立防控隊伍,進行社區管理、核酸檢測等日常工作。因而,不管是封控區、管控區還是防範區,進村大路有人把守,小路堆上了土堆,所有區域農戶家門、大棚和農用車輛都被貼上封條,無疑來得最方便、最直接、最省事。但我們的糧食生產,終究是靠農民一隴地一隴地翻出來的,一個大棚一個大棚種出來的。讓農民安安心心、舒舒坦坦去種地,才能有未來的很多可能性。封條之下,農民不能下田,農機不能上路,農資不能下撥,封住的也是豐收的可能性。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做到防疫與生產“兩不誤”,是我們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出的寶貴經驗。同樣,在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這個同構的問題中,算好兩本賬,既要深刻認識到疫情防控的複雜性、艱巨性、反複性,又要確保糧食安全能够順利進行,這考驗著各級主管部門的智慧與責任擔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是農業主要預期目標之一。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在日前也表示,春播糧食占全年的一半以上,今年春播糧食意向種植面積9.4億畝。要完成這個目標,就需要推動各項防控措施在農村落細落實,在阻斷農村地區疫情傳播的同時,盡全力為農民春耕春播提供全鏈條服務,力爭做到不耽誤農時、不落下農戶、不撂荒農田。

  疫情進入第三個年頭,我們積累了很多差異化精准防控經驗,常態化疫情防控也對“精”和“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疫情防控嚴峻的形勢下,我們不僅要堅持這些經驗,更要開動腦筋、分解任務。一些地方探索實踐的錯棚勞作、錯時作業等差異化種植措施可進一步推廣,一些地方疫情防控“層層加碼”、簡單粗暴的做法要得到及時糾正,確保生產“不失速”。(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張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