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扎堆春耕?“春耕證”想多了
http://www.CRNTT.com   2022-04-26 20:00:29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農業是國民經濟命脈,關乎國計民生,意義重大。當下全國多地疫情反複,春耕農忙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今年2月,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河北邢台出台“春耕證”,農民輪流使用春耕證下地耕田。

  “春耕證”的出現,代表著農民也要“持證耕田”了。這雖然非常滑稽,但是我也知道,這是疫情多發的特殊時期暫時出現的非常現象。“春耕證”的出台是以這樣的設想為前提的——農忙了,村道、田塍、地裡、水塘,鄉村到處是熙來攘往,熱火朝天地大幹農活。所以給農民發放“春耕證”,就可以實現農民“錯時錯峰下地”,減輕農村防疫壓力。

  只是讓我非常無語的是,上一次看到一大幫人扎堆到地裡耕地、除草、插秧、收稻的熱鬧景象,應該追溯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生產隊裡“出集體工”。而自從“分田到戶”後,農村的生產力水平空前提升,農民也免去了在一個“大鍋飯”的背景下沒日沒夜地辛苦。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時下的農業生產,更加不需要在地裡“碼人”,機器開動,秧苗就齊刷刷栽下去了。

  很顯然,某些地方為防疫而發放“春耕證”,是對農村情形完全不熟悉而出現的“拍腦袋”決策。這個證,不但對防疫幫不上半點忙,還會擾亂農民的生產計劃,打擊他們的生產積極性。這還讓我想到了農村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人才持續外流,空心化日趨嚴重。扎堆春耕?事實證明這是想多了!一些基層幹部看不到這些,對農村的印象還停留在上個世紀,或者是以城市的面貌來推測農村,這才是值得深深擔憂的。

  不是說城市的疫情防控工作面臨相對更複雜的形勢,農村就可以掉以輕心,而是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農村的防疫舉措,也應該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萬不可照搬在城市的“打法”。如今的農業生產已經不是“勞動密集型”,稀稀疏疏隔幾百米才一個農民幹活,比防疫需要的安全社交距離安全多了。

  防疫是當前重點工作,不光需要奉獻的精神和持續的投入,更需要務實的舉措,決不能忙中出錯、忙中添亂。前一陣子網絡流傳一個視頻,顯示在北方某地,一大幫人攔住一位開著拖拉機去耕地的農民,讓他趕緊回家,否則口頭傳喚他去派出所。這不禁讓人思考:傳播疫情風險更大的,到底是這位農民還是他們這一幫子人?針對這種種荒唐現象,農業農村部早就作出要求,“嚴禁擅自設卡攔截,隨意斷路封村”。做工作注重了農村實際,這才是科學防疫,精准防疫。

  為什麼理所當然的防疫工作,卻在某些地方屢屢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的極端策略?原因就在於,少數人做工作還缺乏耐心,不能够深入實踐,從而生搬硬套,郢書燕說。以這種態度,他們越是賣力,造成的損失就會越大。防疫也好,其他工作也罷,與實際脫鈎的現象,都值得我們充分警惕。(來源:瀏陽日報 作者:董懷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