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老壇酸菜面重新上架,贏回信任需要壯士斷臂
http://www.CRNTT.com   2022-04-21 19:23:35


  央視3•15晚會曝光相關企業老壇酸菜方便面裡的是“土坑酸菜”後,不少超市下架相關產品。近日,老壇酸菜方便面重回昆明部分超市,一起出現在貨架上的,還有昆明市嵩明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今年3月23日發布的《行政建議書》。文件表示,供應商所供應的近期酸菜料包,與3•15晚會曝光的問題酸菜生產商、產地不同,有自檢報告和外檢報告。超市工作人員對媒體記者稱,“老壇酸菜方便面已經在賣了,但是銷量不會好。”

  有質檢報告的老壇酸菜方便面,你會買嗎?不少網友做出了否定的回答,“劣跡藝人不許複出,憑啥劣質食品能重新上架?”“現在真的不敢吃老壇酸菜泡面了,吃的時候就想到腳丫子”……仿佛3•15晚會上惡心的一幕又浮現眼前——號稱泡在壇子裡用傳統工藝發酵制作的老壇酸菜,實則是從外面收購來的“土坑酸菜”,制作和搬運過程中,不僅經常混入樹葉、纖維等雜質,工作人員甚至在坑裡光腳踩踏、亂丟煙頭。

  誠然,現代食品制造商為了降低成本,往往選取多家供應商,一來是就近供貨解決食品運輸保鮮問題;二來,也是為了降低某個供應商出問題後的生產風險。從情理上說,哪家供貨商出問題,就應該追究哪家供應商的責任;出現害群之馬,不等於全行業都有問題。涉事康師傅老壇酸菜供應商為湖南插旗菜業有限公司,讓四川的康師傅供應商“躺槍”,後者也很無奈。

  不過,普通消費者是否能明白同品牌食品供應商與貨源地之間的差異。甚至,會不會因為感受到監管部門保駕護航背後的“地方利益”,而產生“逆反”心理,反其道行之,都有待觀察,也有賴於相關企業更高明的說服工作。

  而根據以往經驗,問題食品重出江湖,往往采取更隱蔽、更不容易為消費者察覺的手段。食品行業巨頭們的一般操作,往往是通過設立不同品牌,來降低單一品牌可能出事後的風險。原料來源都一樣、制作工藝大同小異,就換個包裝品牌,消費者吃進去,沒啥區別。人是善忘的。更重要的是,食品企業對於商業渠道的壟斷、強勢的廣告與公關,都容易讓消費者在看似有選擇中實則沒有選擇。相形之下,提供市監局擔保文件的手段反而顯得有點笨拙。這一點,反倒應該更引起注意。

  總而言之,商亦有道,證明自己清白,商家要有足够的誠意,以及壯士斷臂的整改手段。在消費者這邊,用錢投票最有用,上超市,多留個心眼,看看生產廠商是不是換了個馬甲來忽悠你。酸菜作為一種傳統美食,不可能因為個別無良企業的胡作非為就從此消失。以此為鑒,倒逼食品行業建立更為可靠、可溯源、可追責的食品安全體系,才是監管部門和涉事企業要考慮的當務之急。(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呂德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