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老壇酸菜面重新上架,重獲信任豈是一日之功
http://www.CRNTT.com   2022-04-21 19:17:13


  在央視“3•15”晚會曝出“土坑”酸菜內幕後,康師傅在多家超市下架老壇酸菜方便面。不過,最近在昆明部分超市,該產品重回貨架,一起出現在貨架上的,還有嵩明縣市場監督管理局2022年3月23日發布的《行政建議書》等文件。此外,不少地區的老壇酸菜方便面仍然在貨架上,與以前有所不同的是,貨架上面同時出現了《致廣大消費者說明函》,向消費者介紹相關產品未使用“土坑酸菜”。

  老壇酸菜方便面由“爆款產品”到“爆冷產品”,甚至今天還需要在貨架上特地說明,這個尷尬的轉折,表面上是因為媒體的曝光,實際上還是因為沒有把消費者健康放在眼裡,平時疏於對供貨商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一朝曝出醜聞,產品迅速喪失市場信任。或許,不是所有的老壇酸菜都有問題,但品牌形象一旦崩塌,就容易波及旗下所有產品,涉事企業也容易淪為“污點企業”。

  對消費者來說,無論是公司自制的說明函,還是有關部門的行政建議書,恐怕都不足以迅速解決消費者的信任危機。事實也恰恰驗證了這一點,在部分超市,盡管有一紙文件,但根據工作人員介紹,銷量并沒有明顯好轉。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正打算“囤貨”的網友曬出滿是老壇酸菜牛肉面的貨櫃照片,稱“大家保持了最後的倔強,即使餓肚子也不願意去買這個方便面”。形象轉變之難,可見一斑。

  由於把關不嚴而被輿論風暴刮倒的企業不勝枚舉,曾經,銷量連續15年蟬聯行業首位的“三鹿”因三聚氰胺事件迅速喪失民衆信任,最終無奈破產倒閉,就是前車之鑒。彼時,不僅“三鹿”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整個國內乳制品行業甚至都連帶陷入由不信任情緒引發的驚濤駭浪中。有段時期,寧願多花錢、多受累,也要讓孩子吃上國外的奶粉,一度成為部分國民的集體選擇。“三鹿”可能是極端案例,但其興衰也說明了,品牌形象一旦崩塌,要重新挽回信任是何其艱難。

  砸牌容易立牌難。對消費者來說,涉事企業開始著手修複品牌形象到重獲信任,注定是一條艱難曲折之路。要走出黑榜,企業就需要刮骨療傷式自我整頓。當然,整頓帶來的效果未必是立竿見影的,重塑企業和產品形象是個長期過程。安全是食品行業最大的投資,只有長期堅持、痛改前非,才能成功渡過信任危機。

  能否重拾消費者信心,在於企業自查自糾決心,更考驗監管力度。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食品行業也曾千瘡百孔,甚至一度被歐洲人視為假冒偽劣代名詞,但經過出台法律法規、強化監管舉措等系列整頓,食品安全和衛生問題明顯好轉,尤其是靠著嚴密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召回制度以及懲罰性賠償制度三把利劍,成功挽回了其行業形象。這方面,發達國家的經驗可資借鑒。如果監管足够有力,沒有漏洞可鑽,不僅可以減少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其《行政建議書》等文件在消費者面前也會更具說服力。(來源:新華報業網 作者:韓宗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