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行政建議書 豈能當背書
http://www.CRNTT.com   2022-04-21 19:08:56


  央視3•15晚會曝光的“老壇酸菜包竟是土坑腌制”至今令人記憶猶新。近日,康師傅、統一等品牌老壇酸菜方便面重返貨架,在多地超市和電商平台售賣。雲南昆明某超市,康師傅老壇酸菜方便面貨架旁擺放了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3月23日發布的《行政建議書》,引發熱議。

  《行政建議書》提到,嵩明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檢查發現,康師傅昆明分公司的2家供應商證照齊全,所供應的近期酸菜料包均有自檢報告和外檢報告。

  即使蓋有監管部門紅章,恐怕也不能證明目前售賣的老壇酸菜方便面均無質量問題。一則市監局的檢查範圍僅限昆明,具有明顯的時間和地域範圍限制。二則市監局向企業出具《行政建議書》,是為了給企業經營活動提建議。所謂建議而非處罰,針對的是存在風險隱患和潛在危害的行為,而非達到行政處罰條件的違法違規行為。用官方文件論證食品衛生,乍一看感覺權威客觀,其實是企業選擇的藝術。

  不少網友質疑,既然用市監局的文件背書,如果出了問題,是不是市監局可以擔責呢?據媒體報道,市監局正在核查《行政建議書》為何張貼在超市。顯然,監管部門的整改建議被擅自用作質量證明,監管部門是不知情的。企業試圖借監管部門公信力重拾消費者信任,擦邊球行為看似取巧,其實蘊含新風險。

  即便如此,一紙文件的作用也相當有限。品牌信任是企業對消費者的承諾,產品危機傷及的是整個品牌信譽。腳踩酸菜、亂扔煙頭帶給人們的心理陰影,會延伸為消費者對品牌的不信任。企業要做的,不僅是保證被曝光的單一產品食品安全和衛生,而且要提高并證明品牌的質量把控能力。下架的老壇酸菜方便面去哪裡了?如何做好供應商質量管理?有沒有對其他未被曝光的產品開展自查自糾?全方位的整改措施才是修複品牌信譽的關鍵。

  有高贊評論稱,“劣跡藝人不許複出,憑啥劣質食品能重新上架?”食品安全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尤其在違法成本較低時,消費者的“挑剔”其實是尋找食品安全感的表現。除了在客觀層面保證產品質量,食品企業還應該在修複消費者情感方面下功夫。(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維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