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反恐戰略將從進攻轉向妥協和利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5 23:02:47  


9月11日,一束鲜花被放置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下城对岸的栏杆上,诉说着无声的哀悼。
  2011年是“9.11”事件十周年,也是蘇聯解體二十周年。以“9.11”為界,美國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20年歷史呈現涇渭分明的兩段。獨霸之勢不再,即使抱著本•拉登被擊斃的標誌性戰果,美國也只能主動實施戰略收縮。雖然仍堅稱尚有能力控制反恐局勢、維持霸權,美國也不得不反覆告誡國人,更為嚴峻的挑戰還在前面。

  用暴力實現戰略意圖是美國的習慣,但暴力在對付恐怖分子方面並不總是那麼有效。無論是伊拉克還是阿富汗,當地社會在戰爭平息後都陷入了混亂,社會秩序解體,恐怖襲擊頻發。

  而對美國來說,十年反恐,美軍死亡超過6000人,軍費投入超過萬億美元,這筆錢幾乎可以填上美國政府一年的預算赤字。換來的結果卻是泥沼深陷。剛剛過去的8月是美國在阿富汗損失最大的一個月,66名美軍士兵死於塔利班武裝的槍火之下。

  更令人憂慮的是,美國解散薩達姆時期的伊拉克軍隊和政府機關,讓更多人站到了反政府武裝一邊,或是變成了內戰的技術顧問。在阿富汗,美國前幾年一再拒絕和塔利班武裝談判,即便這種建議來自盟友也不屑一顧。結果塔利班武裝在毫無大國支持的情況下越打越強,甚至開始威脅北約的補給線。

  反恐未成,危機又起,美債危機引起的經濟二次探底之憂,使美國不得不逐漸調整反恐戰略。一方面,美國將更關注國內經濟領域。在軍費緊張的大背景下,以海軍立國的美國開始削減航空母艦的數量,未來削減“反恐戰爭”的軍費也勢在必行。另一方面,美國近年來已經認識到了暴力的局限性,開始逐步恢復和當地勢力的合作,努力將熟悉當地環境、能夠維持世俗化社會的人群爭取到美軍一方。在伊拉克,美國開始要求現政府招募前政府軍官和職員;在阿富汗,美國和塔利班武裝已經開始正式談判。可以預見,接下來的10年,美國的反恐戰略必將從進攻更多地轉向妥協和利用。

  十年前,美國發動反恐行動時,提出了兩點目標:一是抓獲和擊斃本•拉登,二是摧毀“基地”組織的網絡。現在,第一個目標已經實現,但第二個目標依然是任重而道遠。從長期趨勢來看,不論美國的反恐戰略傾向於暴力還是妥協,只要美國試圖在維護多元化社會的同時堅持世界帝國的地位,第二個反恐目標就難以實現。現在,除少數敵視美國的政府和反現代化的宗教勢力外,更令世界擔心的,是那些被排斥在“主流社會”之外的弱勢群體。如果他們被恐怖組織所吸納,進而以實施破壞為人生目標,終將滋養恐怖主義的土壤,演變為更嚴峻的挑戰。(時間:9月12日 來源:國際在線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