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9.11”十年看美國,未曾衰落但光環暗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5 22:26:07  


9月11日,在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遺址“9.11”紀念園,參加“9.11”事件十周年紀念活動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撫摸著遇難者的名字寄托哀思。
  在“9.11事件”十周年即將來臨之際來到美國出差,除了每天報紙都有“9.11事件”十周年的報道和評論文章之外,似乎看不到美國人對10年前的這一悲劇有太多感慨。在會議上和美國專家談起這一事件,他們反應最多的是,反恐是10年前最緊迫和最具震撼力的話題,而今天,是如何改變美國低迷的經濟、增加就業機會和為未來的美國提供強有力的市場信心。

  9月7日《今日美國》在專版中刊文提出,“9.11事件”十周年的今天,紀念這一悲劇的最好方式不是“提供事後諸葛亮”似的教訓總結,而是美國朝野應該更多地“向前看”,顯示領導國家的“遠見”。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政治和經濟的災難。

  身在華盛頓,見人、讀報、開會和走訪,最大的體會是,“9.11事件”10年後的美國,第一次讓人覺得不那麼充滿信心,也第一次讓人感到“美國世紀”的光環多少有點暗淡。

  “9.11事件”改變了美國,也正在開始改變世界。首先,這一事件讓美國人意識到,即便作為後冷戰時代唯一的超級大國,軍事力量幾乎沒有其他國家可以挑戰,但依然存在著安全上難以掩飾的脆弱性。作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之後60年美國本土再度受到慘重的暴力攻擊。美國的本土安全意識在剛剛走出遭受蘇聯原子彈攻擊陰影10年之後,再度陷入了將遭受國際恐怖主義襲擊的陰霾。恐怖主義為代表的“非國家行為體”成為了美國都不得不全力以赴對付的威脅來源。這對習慣於通過戰略研究找尋贏得國家間戰爭藝術的美國人來說,確實如同“天外來客”。美國人的標準安全與戰略教科書中,從此有了深深烙下的“反恐”章節,美國人民的安全觀念也前所未有地增加了防止恐怖主義襲擊的深刻記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