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要碰“商”了“瓷”善
http://www.CRNTT.com   2011-08-20 14:22:55


  郭美美事件餘震未消,盧星宇又在一夜之間紅遍網絡。

  紅十字會出了“中紅博愛”,出了郭美美以及神秘的幹爹,中華慈善總會出了“青基會”和“華商會”,出了盧星宇以及強大的親爹。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二者之間存在的雷同情節並非公眾“浮想聯翩”的根源。

  商業化形式參與到慈善事業的諸多不透明才是公眾質疑的關鍵問題。兩起事件中,我們都不難看到商業化的身影在慈善事業中的強勢介入。商業化的介入到底有沒有碰“慈”,藉著慈善大旗,形成相關利益網絡,截留、攫取公眾的善心,種種不透明導致了近期“紅與黑”大戲不斷上演。

  商業化的慈善團體以及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等公益組織在管理上的不透明,難免讓公眾對所謂的“黑幕”產生憤怒的情緒。公眾想了解自己的善意是否被轉化成商業資本,是否去了最需要的地方,本身就是對慈善事業的呵護和負責。然而,中紅博愛沒有解釋清楚,華商會沒有說得透徹,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也沒能幫助公眾把慈善帳本算得明白。

  由此來看,對於公眾,目前商業化的慈善團體與慈善事業的結合還缺乏最起碼的公開透明原則。商業化的平台下,募集了多少資金,資金有著怎樣的管理,善意有著怎樣的路線圖,公眾不得而知。

  犧牲對資金公開化、透明化管理這個前提,將商業化引入慈善事業,華商會每年收取過億的會員費,缺乏審計的資金使用方式等行為才能夠大行其道。正因為不夠公開透明,商業化慈善組織面對公眾的質疑,“自說自話”式的辯白無法從根本上保證公眾的知情權,出現質疑的聲音也在情理之中。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