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還有多少“協會”掌握著“傳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9 17:02:40  


打破“醋壇”問到底
  傾巢之下,焉有完卵。山西老陳醋神話的幻滅,只能令消費者感慨:食品安全領域本就無僥幸可言。黴變大米可以拋光,醬油可以用毛發釀制,地溝油強大得可以上市募資……一滴醋的淪陷,講述的無非還是標準與監管的不堪。柴米油鹽醬醋茶,滋養的是百毒不侵的“中國脊梁”。中國每年消費約330萬噸的食用醋,大約有3000多家生產企業,多而散的局面導致監管闕如。業內人士指出,在通脹壓力下,醋的價格並不能任意調整,使得一些企業鋌而走險,通過勾兌,緩解成本壓力。勾兌醋大行其道,直至統治整個食用醋市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國家允許所謂的調味醋生產,並且制定了國家標準。

  標準是有的。2000年,我國出台的《配制食醋國家標準》規定:配制食醋必須是指以釀造食醋為主體,與食用冰醋酸、食品添加劑混合配制而成的調味醋。標準同時強調,企業在生產配制醋時不得使用工業冰醋酸——但據說因利益驅使,這一禁令並沒有多少限制效果。真正可怕的是:企業到底使用的是食用冰醋酸還是工業用冰醋酸,目前的技術無法鑒定。

  這令人想起剛剛被曝光的“紅蠟橙”。去年11月8日,消費者杜丹丹在寧波江東區家樂福超市買了幾個橙子。5天後,當她拿出橙子招待客人時,發現這些橙子表皮均附有2毫米左右厚度的紅色蠟狀條形物質。對方解釋為紅蠟浸泡,屬於正常工序。詭異的是,當消費者打電話給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方說他們不管,讓找農業局;農業局說水果不歸他們管,讓找林業局;林業局說他們只檢測土壤,讓找質監部門;質量監督管理局說橙子打蠟他們沒辦法檢測,讓找農科院;農科院說他們只檢測水果農藥殘留,至於水果打蠟,還是要找質監部門……一輪皮球下來,公開審理的“紅蠟橙”案,因證據不足官司敗訴。

  水果美容、食醋勾兌,為其開口子的都是相關技術標準,但標準“寬”得自己都找不著北之後,又沒法收拾“群魔亂舞”的殘局,最後的結果是,消費者都成了工業制劑或生化技術的“小白鼠”。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行業協會都掌握著自己的“傳奇”,當大家心照不宣、悶頭髮財的時候,上演的無非是“相煎太急”的逐利邏輯。說誠信、罵監管,還有用嗎?一個喪失信仰的市場,變味的早不止那些瓶瓶罐罐。 (時間:8月8日 來源:江淮晨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