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揭秘讓人心驚膽戰的膨大劑與催熟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0 11:47:58  


  喝奶有三聚氰胺、吃蔬菜有劇毒農藥殘留、吃肉有瘦肉精,現在吃瓜果也不安全了,西瓜發生了爆炸,又炸出了一個行業潛規則——西瓜炸彈原來是膨大劑惹的禍,膨大劑、催熟劑、催紅劑,劑劑讓人心跳!

膨大劑

  其實瓜果等種植中使用膨大劑早已不是什麼新聞,只不過一直沒有引起普通消費者的注意,包括彌猴桃、葡萄、草莓、西紅柿、西瓜等等瓜果類種植近年來在追求高產的過程中都在使用。主要用來增加水果和甜葡萄大小。一般來說,獼猴桃,在花後20~25天,用5~20mg/L藥液浸幼果,可促進果實生長。西瓜、黃瓜為40~50mg/L,可提高坐果率和增產。葡萄為10~20mg/L,可使果實膨大、增產。臍橙為5~20mg/L,可提高坐果率。

  膨大劑,俗稱“大果靈”,也叫“膨大素”,化學名稱叫細胞集動素,屬於激素類化學物質,有促進細胞分裂和擴大;器官形成和蛋白質的合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強抗逆性;延緩衰老;促進果實膨大等作用。常用膨大劑為氯吡脲,英文通用名FORCHLORFENURON,英文簡稱CPPU(N-2-氯-4-吡啶基苯-N’-苯基脲),屬苯脲類物質,主要是刺激細胞分裂素的物質,系那個一直推崇“高新”技術的美國Sandoz公司最研發,日本協和發酵工業株式會社於1985年首先開發CPPU,但因CPPU在促進細胞分裂和增大的同時,出現了畸形果、果品貯藏期變短等問題,日本未將該產品在生產中使用。我國的研究人員卻爭先恐後引入,中國農科院果樹所80年代後期從日本引進,1992年農業部批准了該產品為植物生長調節劑。一般認為氯吡脲是通過調節作物內的各種內源激素水平來達到促進生長的作用,它對內源激素的影響大大超過一般細胞分裂素類物質。

  半數致死量(LD)是考察食品、藥品等經口、經皮攝入產品毒性的重要指標之一。氯吡脲的毒性LD50(mg/kg):大白鼠急性經口4918mg/kg,鵪鶉大於2250mg/kg;兔急性經皮大於2000mg/kg。虹鱒魚LC50(96h)為9.2mg/L,水虱EC50(48h)為8.0mg/L。而食鹽的LD50,大白鼠經口為3000mg/kg,由此看來,膨大劑安全性較高,但如果長期接觸膨大劑可能會引起體內蛋白質紊亂。不過,在通常條件下,膨大素降解較快,在噴施到植物上24小時後就有60%發生降解。即使進入動物體內後,膨大素也不會賴著不走,實驗老鼠吃下去的膨大素在7天後只有2%存在於老鼠體內。從目前的實驗結果來看,膨大素還算安全。此外,至今還沒有因接觸膨大素致癌的報道,低劑量膨大素對肝、腎功能的長期影響仍在進一步研究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