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付費的“共和國脊梁”不過是商業評獎的伎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8 14:00:59  


  頭一次聽說“脊梁”這玩意也是需要交錢的,而且看情況還不是只有一個“脊梁”,至少有兩個。倪萍說自己得的是那個免費版的“脊梁”,但即便是這個免費版本的“脊梁”也存在評獎標準不透明、公眾不參與評獎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正如頒獎活動組委會秘書長劉學文所言屬於“內部事情”。

  就像小品中說的“做人難,做名人難,做名女人更難”,很不幸,倪萍顯然被這個一會兒收費,一會兒免費的“脊梁”給害慘了。但是,面對公眾,倪萍表現得可謂足夠淡定,又是說自己“不配”,又是說能退就退了。

  說“不配”可以理解,因為“脊梁”這個命名實在有些過於“招風”,“脊梁”這玩意實在不是可以批量生產,誰評都行的。別說有網友抱怨現在的獎項“太敢捅詞兒”,連獲獎者估計都會被這個命名弄一身雞皮疙瘩,倪萍的這句“不配”估計是屬於自然的“生理反應”。但要說退獎卻不是那麼容易的,獎杯獎狀可以退得掉,要想走出這灣渾水似乎有點兒晚了。

  根據騰訊等門戶網站對這一事件的整合與還原,這種獎項的操作模式已經開始浮出水面,甚至還有人把它命名為“劉學文模式”。其實對於中國的商業評獎而言,這樣的模式並不陌生,無非是通過籠絡實權單位,再借助一些名人效應,來吸引那些沽名釣譽的客戶。讓他們覺得,倪萍是“脊梁”,咱花個九千八就也能和倪萍一樣成為“脊梁”,雖然不是一個版本的,但至少主辦方這個“產地”是相同的。

  不管對於主辦方還是鑽營者,這都是願打願挨的好買賣,於是乎“編撰國家大典”、“世界名人錄”、“中國××科學院收錄”等商業評獎騙局開始泛濫成災。說這是騙局,其實是騙不到對這些獎項“門清”的鑽營者的,受騙的無非是相信這些評獎的百姓和機構。受到傷害最大的,也注定不會是名人,而是整個社會不斷貶值的評獎公信力。

  在類似於販賣“脊梁”的鬧劇中,主辦方也好,名人也罷,甚至包括那些被依附的實權部門其實都是這場騙局的合謀者。至於這些合謀騙局的人中,有多少是“有心”的,有多少是“無意”的,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心裡最清楚了。(時間:7月18日 來源:華商晨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