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企虧損背後的邏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8 15:02:48  


  國有企業在海外的投資發生巨額虧損,已非新聞。2004年中航油因石油衍生產品交易,虧損5.5億美元;2008年東方航空期貨投資慘敗,航油套期保值浮虧62億元人民幣。相關案例可謂驚心動魄,而此次中國鐵建[在沙特承建的輕軌項目,因合同簽署過於草率,不得不賠本繼續推進項目工期,最終巨虧42億元。

  此情此景,局外人能說什麼?也許只能再三感嘆:中國政府真有錢,中國國企真是財大氣粗。

  有三層市場的邏輯需要在這裡重新提出:

  第一,任何企業,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人企業,都必須以盈利為目的。也即,如果一家企業不以盈利為目的,要麼是非政府組織,要麼是行政部門。所有以企業的名義進行投資的行為,市場一定會以企業的邏輯來檢驗。大面積虧損的企業,首先會被市場淘汰,如果政府以計劃經濟和國有企業為由將這樣的垃圾企業維持下去,結果只能是將政府拖垮。這是因為,這樣的企業破壞了市場的內在邏輯,阻撓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耽擱了財富的創新與積累。無論何時,人們都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對於一個有志於經濟發展的政府而言,市場是其永遠不可能戰勝的對手,在市場面前,政府只能順服,只能尊重。

  令人驚訝的現象在於,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這個高速發展的國度裡,出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政府每年考察經濟,看的是規模,看的是投資量,看的是GDP,久而久之,效益、利潤等看上去更重要的事物,竟然成了無足輕重的東西。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