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比“大師教母”更可怕的是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9 11:40:01  


  張悟本被“批臭”的時候,筆者曾鬥膽斷言:這次“臭”了一個張悟本,下次還會冒出另一個“張悟本”來。如今斷言很快得到了應證:扳倒了一批“養生大師”,又站出來一個“健康教母”。先別考證“健康教母”生吞泥鰍治漸凍人是否科學,單憑沒有醫師資格證,患者就可以告她非法行醫。然而,令人糾結的是,這絲毫也妨礙不了“健康教母”行醫問藥、沽名斂財。

  可見,這個社會根本不缺滋養“大師教母”的土壤。雖然“養生大師”倒下一批,但捧紅“養生大師”的策劃公司還在,追捧“養生大師”的粉絲也還沒有完全清醒過來。只要這種非理性的大眾情緒仍然普遍存在,即便是今天馬悅淩又被人從神壇上揪下來,明天人們還會把另一個“健康教母”捧上神壇。

  當下,食品行業處於扭曲和失信的困境,吸著被污染的空氣,吃著被添加的“瘦肉精”,喝著低“標準”的國產奶,人們渴望回歸自然,過上健康生活。這時候,一些急功近利的人,看准了人們的軟肋,想出了生財之道,期望一夜暴富,所以才會冒出那麼多所謂的神醫、大師;因此,拿食品當藥品糊弄患者的“健康教母”,才得以橫空出世。社會“病”了,老百姓吃“藥”,這就是“大師教母”現象產生的根源。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市民迷信“大師教母”有著深層次的社會因素,其中,“看病貴”也是“大師教母”大行其道的社會基礎。這是因為,看病要花費昂貴的醫藥費,既然通過“生吃泥鰍”就能實現健康,也就迎合了部分市民省錢的心理。因此,除媒體炒作之外,市民盲目追風,也是“大師教母”神話的“締造者”。

  由此可以看出,“大師教母”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處不在的狂熱情緒,以及集體無意識的跟風行為。這也提醒相關管理部門,不能對“大師教母”的死灰複燃抱圍觀的態度,更不能坐視“大師教母”們欺騙、坑害民眾而不受任何約束,唯有加大對此類“大師教母”欺詐行為的打擊力度,才能更好地維護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時間:6月29日 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