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高鐵:對於速度的狂熱已經是“過去時”
http://www.CRNTT.com   2011-06-24 11:56:24


  據《東方早報》報道,2011年以來,高鐵已經從追求速度和規模向安全穩定轉變。據新華社報道,2011年4月15、16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考察海南期間,乘坐了東環高鐵列車,並專門聽取了全國鐵路工作情況匯報。胡錦濤強調,要把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主線貫穿到鐵路建設和運營的各個方面,著力加快轉變鐵路發展方式,科學有序推進鐵路建設,注重抓好反腐倡廉建設。此後,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表態,京滬高鐵的最高時速將從計劃中的350公里降至300公里。

  這兩個細節被看作是高鐵從強調速度向安全發展的轉變。對此,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董焰表示:“我認為鐵道部標準追求得過高了,動不動就時速350公里,250公里就足夠用了,因為你要照顧到大多數地區。”同樣來自綜合運輸研究所的羅仁堅告訴早報記者,京滬高鐵降速是大勢所趨。“一來保證了安全,二來減低了運營成本,降價是好事。”羅仁堅稱。 

  對於鐵道部將京滬高鐵商業運營的最高時速確定在300公里,而不是此前擬定的350公里,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歐國立認為,鐵道部主要是從運營、安全和節約時間有限性三個角度來考慮京滬高鐵的商業運營速度。 

  歐國立表示,從運營的角度考慮,高鐵速度越高,耗能就越高,票價也就會越高,而價格越高則能接受的人就會越少。從這個意義上說,調低速度實際上是在擴大消費者人群。另外,鐵道部也有安全上的考慮,速度越高就越有風險性。 

  從實際的運營效果來看,歐國立認為,300公里時速和350公里時速儘管差了50公里,實際上旅客全程旅行下來節約的時間則是很有限的。“增加速度意味著增加投入和風險,而最終節約的時間能否與之成正比,這是許多出行人要考慮的。”歐國立表示,這次京滬高鐵時速調整在250公里至300公里之間是符合中國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老百姓的普遍收入水平的。 

  歐國立說,從目前來看,調低速度是一個比較明智的舉措,不一定要追求速度和時間的領先,“高鐵商業運營的速度應取決於市場,越貼近市場才越具有生存空間,一味地追求高速而不顧市場的需求是無意義的。”(時間:6月14日 來源:東方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