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從170家增至600家 高爾夫泛濫是禁令之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1 11:47:45  


高爾夫球場違建泛濫,其實并不奇怪。
  按照專家介紹:從2004年開始,我國針對高爾夫球場先後下達了近10個禁令,其中絕大多數都持不提倡發展的態度。禁令如此頻繁,卻形同虛設,不論是未能發現,抑或是執法不嚴,恐怕都是值得反思的問題。網友的跟帖很有意思。他說,“偌大的球場從衛星上完全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監察部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各地為何有如此大的動力?問題不難回答,還是政績與利益——很多開發商以高爾夫球場建設為由大量圈地,然後在球場周邊開發房地產項目,用高爾夫球場帶動房價地價上漲,創造多重利益。在畸形政績觀與利益觀的驅動下,在“什麼落後生產力全都上起來”的背景下,出現高爾夫球場違建泛濫,當然並不奇怪。問題是,關於高爾夫球場建設,有關部門已經禁令頻繁,為何不能產生效果,這就讓人奇怪了。

  據透露,高爾夫球場的建設需要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審批,而大部分未經審批的球場基本上是以偷換概念的形式,由地方審批的;違規球場大多是打著體育公園、生態園、休閑園、綠化項目等旗號建設的。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怎樣偷換概念,高爾夫球場畢竟還是建了,這也許是國務院的禁令存在漏洞,但更大的可能則是地方政府的“頂風作案”——若是“偷換概念”、違規審批,難道就不用承擔責任?

  各種禁令的層出不窮已經說明,確實有一些地方在做“二傳手”:這些地方政府並未真正落實國家的法律法規,只是以各種通知將禁令傳遞了下去,甚至對禁令採取“虛與委蛇”的態度——這恐怕便是各種禁令之所以乏力的根本原因。基於此,在對待高爾夫違建亂象,以及其他社會問題,有關部門恐怕應該首先清理禁令,看看這些禁令到底有哪些漏洞:是禁得太多,是問責不嚴,還是缺少負責落實的責任人——倘若只發禁令,不看效果,恐怕也是不作為的表現。(時間:6月21日 來源:東北新聞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