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高爾夫球場越禁越多的雙重警示
http://www.CRNTT.com   2011-06-21 11:46:09


全國有高爾夫球場近600個,正規審批的僅10家左右。
  一個高爾夫球場占地少則近千畝、多則幾千畝,在北京這樣土地資源極其緊缺的城市,就有約70家高爾夫球場,全國到底有多少家?高爾夫球場越禁越多,不僅公共利益被擠占,公共資源和生態環境也被毀壞。專業人士測算,建一座36洞國際標準高爾夫球場,每年耗水量達數百萬噸以上,相當一個巨型“抽水機”;同時,建設高爾夫球場需要完全清除原有植被,對水土資源的衝擊和負面影響極大。實事求是地講,高爾夫項目違規上馬的“掠奪性開發”,縱然馬上叫停,資源原貌也難以恢復,公共資源已有不可逆的損失。

  據業內人士分析,很多開發商以高爾夫球場為由大量圈地,然後在周邊開發房地產項目,用高爾夫球場帶動房價地價上漲,創造多重利益。由此可見,當利益驅動的資本遇到某些急功近利的公權力,雙方便會一拍即合,在“發展經濟”大旗下,高爾夫球場頂風上馬、越禁越多。以至於今天清理起來也是進退兩難。

  美國學者哈丁設置了這樣一個場景:牧民從自己私利出發選擇多養羊獲取收益,而草場退化的代價由大家負擔。由此,草場持續退化直至無法養羊,最後所有牧民破產。全國高爾夫球場越禁越多的諸多惡例,同樣也是一場令人揪心的“公地悲劇”。

  事實上,縱然沒有國務院的禁令,涉及公共土地資源的大量占用和公共利益的保障,高爾夫球場的立項和建設,也應該經過人大審議和公共討論,不能說上馬就上馬。可現實卻是相反。這再一次警示:其一,資本也好,公權力也罷,指望其以公益公利之自覺來維繫道德感和責任感,並不可靠;其二,公權力之所以能在公共的草地上過度“放牧”,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缺乏實質性的公共監督。(時間:6月21日 來源:武漢晚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