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國際先驅導報:中美關係中的“美國之音”電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5 15:04:46  


“哪是美國的外交重點,美國之音就會廣播到哪。”
  從對納粹佔領區的廣播,到整個冷戰期間針對蘇聯的宣傳,再到上世紀80年代對中國的“噪聲不斷”、“9.11”後的“反恐使命”以及近來把重心調整到中東、朝鮮、古巴,成立65年的美國之音國際廣播電臺,一直是美國政府外交政策的“晴雨錶”與“總體宣傳”的重要工具

  美國之音隨白宮“發聲” 

  美國之音65年來的變化,實際上是和美國外交政策的重心聯繫在一起的。

  美國之音日前宣佈,從今年10月起將取消廣東話、泰語、烏茲別克語等的廣播,並將相關資源用於增加對中東、朝鮮和古巴的廣播。有關改變是布什2008年財政預算案一部分,這也是美國政府對外宣傳重心再次作重要調整的標誌。美國廣播事業委員會發言人拉裏.哈特對取消上述廣播表示遺憾,並表示所取消的大體上是聽眾日益萎縮的節目。

  而在去年通過的2007年度財政預算中,美國之音的俄語廣播從2007年1月1日起也被取消。這一天距離冷戰鐵幕拉開已經整整60年了。即便是距離冷戰結束,也過去16年了。

  美國外交政策“晴雨錶”

  美國之音之所以受到關注,不僅因為它是由美國政府出資、禁止對國內廣播的國際廣播電臺,更因為它是美國外交政策調整的“晴雨錶”。

  美國之音開播於炮火紛飛的1942年2月24日,最初以英語和德語進行廣播,隨後又開播了日語廣播。美國之音的聲音迅速傳遍了整個歐洲和太平洋戰場。

  1946年,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美國之音也在1947年2月17日迅速開播了對蘇聯地區,並輻射整個東歐的俄語廣播。美國之音在顛覆蘇聯和東歐政權的輿論鬥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比較典型的是1962年豬灣危機發生後,美國之音對古巴、蘇聯和東歐地區的廣播,受到了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的肯定。

  美國之音歷來視亞洲為其工作重點。東歐劇變後,美國之音加強了對中國大陸地區的廣播。1990年,美國之音不同頻段的單日普通話廣播累計達到32.5小時,90年代中還開通了藏語廣播。

  在1991年南斯拉伕解體之後,美國之音於1993年2月21日迅速開播了克羅埃西亞語節目和塞爾維亞語節目,以宣傳美國的巴爾幹半島政策。911事件之後,美國之音迅速增加了其阿拉伯語的廣播,隨後又加大了波斯語的廣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