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中國扮演亞洲領導角色 美國應高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0 10:09:37  


  ●1947年,喬治•肯南(時任美國駐蘇聯外交官)發表的“X文章”正式提出了遏制戰略,並主導了隨後44年裏美國的外交與安全政策。 
  
  ●2006年9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發表了一份題為《鑄造法治下的自由世界》(ForgingaWorldofLibertyUnderLaw)研究報告,提出美國面向21世紀的國家安全戰略構想。這份“普林斯頓計畫”被認為有可能成為冷戰後的“X文章”,會修正未來美國的全球戰略。

  應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的邀請,該報告的設計者,包括報告共同主持人、該學院院長安妮-瑪麗•斯勞特(Anne-MarieSlaughter)教授和約翰•艾肯伯理(JohnIkenberry)教授、國際關係理論大師羅伯特•基歐漢(RobertKeohane)教授等人昨天訪問了復旦大學,並接受了媒體的聯合採訪。

  ※關於報告宗旨同時應對多個威脅

  我們的出發點即:試圖弄清楚在21世紀、22世紀乃至更遠時期的新形勢下,美國該怎樣做以締造一個更好的國家

  問:普林斯頓國家安全專案的這份最終報告費時2年多,400多名傑出學者參與其中。做這樣一份如此費時費力的報告出發點是什麼?

  斯勞特:(喬治•肯南發表“X文章”後的)60年來,美國再沒有出現一位像喬治•肯南一樣偉大的人。面對21世紀,我們意識到有更多的工作和挑戰等著我們。

  冷戰時期美國的威脅就是蘇聯。現在卻不是單一威脅。我們必須應對全球恐怖威脅,除此之外,還有核擴散、能源危機等等;更不用提全球性的傳染病威脅,比如禽流感,中國一定比我們更瞭解這一點。

  我們必須同時面對如此多的威脅,怎麼辦?因此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可以指導我們迅速應對的宏觀和長遠的戰略。

  我這裏想強調的一點是,這份報告是為加強和更新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作出的,並非美國的“全球安全戰略”。我們的出發點即:試圖弄清楚在21世紀、22世紀乃至更遠時期的新形勢下,美國該怎樣做以締造一個更好的國家。

  問:美國總統布什最早會在10日公佈他的伊拉克新政策。根據美國媒體披露,布什很可能會繼續增兵,繼續撥款。您如何評論布什在駐伊美軍陣亡人數已經突破3000大關以及國會中民主黨領袖們的一片反對聲中推出的這樣一份新政?

  斯勞特:我們在報告中建議布什政府採取的是另一種戰略思想。我們建議美國應當進行地區協商,與包括聯合國、歐盟等國際組織一起,共謀對策。我們應當認識到伊拉克已經陷入內戰。不管我們再派多少軍隊,美國都不可能憑藉一己之力解決目前的伊拉克困局,我們可能需要撤軍。艾肯伯理:我想補充的是,無論伊拉克現在怎樣,美國都需看得更遠,伊拉克絕非美國21世紀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

  斯勞特:伊拉克的問題不能被孤立看待,應和整個中東局勢相聯繫,比如巴以衝突。如果有解決方案,那也將是一個地區性的,而非針對單一國家的。

  ※關於中美關係歡迎中國成亞洲領導者

  對美國來說,中國在亞洲逐漸扮演起領導者角色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希望雙方最終可以達成一種坦率的關係:當一方做了令另一方不滿意的事時,雙方可以坦率地溝通

  問:報告稱美國政府應該幫助和鼓勵“受擁戴的、負責任的、關心民眾權利的”(Popular、Accountable、Rights-regarding)政府,美國把中國歸於此類嗎?

  斯勞特:(大笑)首先我要說的是,美國並沒有把布什政府所做的看作是民主的單一標準。

  這個世界上沒有滿分政府,也沒有滿分的民主。比如我們的選舉制度就不是盡善盡美,美國的友邦及盟國也都各自有各自的不足。

  各個政府都有自己的評價體系。而美國的政策則是幫助自己以及其他國家在現有基礎上更進一步。我認為在某些領域,中國政府已經基本達到一個PAR政府的標準了。我相信在10年、20年之後,中國將更加進步。

  問:PAR的標準是什麼?

  斯勞特:我們不能將PAR的標準量化。民主有很多的表現形式,美國的民主選舉也不是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民主標準。不同的政府有不同的民主。所謂的Popular,是指可以代表民眾的心聲。

  問:報告中提到“在亞洲,美國應致力於構建一個跨太平洋的而非泛亞的區域秩序,即一個美國在其中發揮全面作用的區域秩序。”這是不是意味著,隨著中國力量的增長,如果中國在這一區域發揮的作用日益擴大,美國並不樂見?

  艾肯伯理:報告認識到中國在亞洲越來越重要。但中美在亞洲的利益並不是“零和遊戲”。

  對美國來說,中國在亞洲逐漸扮演起領導者角色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我們所提議的這個跨太平洋區域秩序,是希望能建立一個正式的機制幫助這一區域各個國家加強合作,而與此同時,中國的行為也能符合其他亞洲國家的利益。

  斯勞特:中國致力於建立亞洲秩序,並為此作出了很多努力。我覺得美國應該更高興看到這一點而不是驚慌。問:“中國崛起和東亞秩序”出現在報告的“主要威脅及挑戰”部分。中國被視為美國的威脅嗎?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以及理想的走向又是什麼?

  斯勞特:我認為報告的觀點是,中美在多個領域可以成為合作夥伴,例如在氣候變暖、能源安全、援助非洲、全球流行病預防等多方面,都可以緊密合作。

  目前,中國已經被美國視作一個可以進行多領域合作的夥伴,一個“利益攸關方”。而我希望,中美雙方最終可以達成一種坦率的關係:當一方做了令另一方不滿意的事,或一方做了不符合全球利益的事時,雙方可以坦率地溝通。

  ※關於“民主同盟”是修補而非取代聯合國

  如果試圖取代聯合國,沒有國家願意加入我們宣導的這個同盟。但聯合國也的確陷於危機,因此它需要改革

  問:構建一個“民主同盟”(Con鄄certofDemocracy)是報告的核心內容之一。報告給出的理由是,如今聯合國的效率低下以及信用缺失,無法很好履行其義務。但造成聯合國目前的這種狀況,美國恰恰要負起很大一部分責任:例如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美國都是在無視聯合國反對的情況下發起的。如果未來在美國的倡議下,真的建立起一個所謂的民主同盟,您又如何確保它能夠如您所願的運轉?它會取代聯合國嗎?

  艾肯伯理:這個同盟是幫助“民主和平”得到確認和制度化,幫助成員國貫徹和執行“民主和平”。

  基於這個出發點,我們現在建議這個同盟的首要任務是促進聯合國改革,說服聯合國推進安理會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至於以後這個同盟會怎樣或是做些什麼,現在還很難說。

  斯勞特:美國不會在這個“民主同盟”裏占主導地位。我們可以想想,1999年美國打科索沃戰爭時,所有其他的NATO成員國都很不滿意;2003年打伊拉克,法國和德國堅決反對。因此在未來的“民主同盟”裏,毫無疑問將會有大量的歧見和爭論;不過大家絕對會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基於共同的民主利益行事,而不是美國想要什麼。

  聯合國的存在是必需的,符合美國利益,美國也是聯合國的有力支持者。但與此同時,聯合國也的確陷於危機,因此它需要改革。安理會有五個具有否決權的永久成員國,卻沒有考慮到其他國家的權利。

  不過,“民主同盟”是要修補而不是取代聯合國。如果試圖取代聯合國,沒有國家願意加入我們宣導的這個同盟。我們提出這個同盟,不是要劃分世界,而是加強在同一體系下的全球民主合作。我們希望終有一天,全球每個國家都能加入到這一同盟中來。

  問:你們期待這份報告對未來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會產生什麼影響?

  斯勞特:華府已經有很多人對報告表現出了很大興趣。不過對於我們提出的觀點,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

  可能有人會在摘讀報告的部分內容後認為,報告顯得比較消極。但在通讀報告全文後我們就可以看到,美國很重視與世界各國通力協作,為全人類建立一個更安全更好的世界。

  ◇摘錄《鑄造法治之下的自由世界》
 
  中國的崛起及東亞秩序:中國的崛起是21世紀初具有開創性的事件之一。美國的目標不應當是阻礙及遏制中國,而應當是幫助中國在目前的國際秩序中實現其正當合理的抱負,成為亞洲政治及國際政治中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廣而言之,在亞洲,美國應致力於構建一個跨太平洋的而非泛亞的區域秩序,即一個美國在其中發揮全面作用的區域秩序。美日同盟仍然是美國東亞戰略的基石,但美國也應尋求創立一個東亞安全組織,將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及美國等主要國家聚集一堂討論現存的區域問題。同時,我們還必須繼續加強與亞洲另一個正在崛起的強國———印度之間的關係。並且,我們應當基於中國之外亞洲其他各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是應對中國崛起的關鍵這一原則,制定整個亞洲地區的政策方針。   ———摘自《鑄造法治之下的自由世界》內容提要第二部分“主要威脅和挑戰” (來源:東方早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