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戰略經濟對話 須兼顧中美利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5 11:49:47  


  中評社香港12月15日電/規格空前的首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昨日在北京揭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和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作為兩國元首的特別代表,各自率領了強大的陣容參加了此次對話。《澳門日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雙方應以務實態度,在兼顧雙方利益、建立互利共贏經貿關係的前提下,理性地展開對話,循序漸進地解決兩國間的經貿問題。

  社評表示,中美兩國,一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是最發達國家,被譽為“全球經濟雙引擎”。由於彼此的經濟甚具互補性,因此,隨着兩國政治關係的改善,經濟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也不斷擴大,彼此的依存度也就越來越高,涉及利益的矛盾和衝突自然也會增加。

  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從全局性、戰略性、長期性的宏觀經濟問題,舉行涉及領域廣泛的高層戰略對話,無疑是非常適時的。將有利於加強彼此的溝通和了解,有利於增信釋疑,有利於化解或緩和一些日見尖銳的矛盾,有利於促進經貿合作的發展,這對世界經濟也將產生積極利好的影響。

  社評說,在中美經貿關係中,美方最大的一塊心病,顯然是中美之間迅速擴大的貿易逆差,今年將創下新高。為解決這個問題,美方便把矛頭指向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市場開放問題、紡織品輸美問題,以至經常遷怒於中國打擊盜版和保護知識產權不力、讓美遭受重大損失。

  於是,便不斷地向中國施加壓力,例如,逼人民幣升值和採取自由浮動制度,利用“履行入世承諾”逼中國向美競爭者開放更大的投資市場。此外,由於中國能源消耗量和進口石油的迅速增長,也激化了中美在能源領域的碰撞。對於這些矛盾,美方不是首先檢討己方的問題,卻尋求中國單方讓步,要中國強吞全部苦果,這當然不可接受。

  社評指出,反觀中方,一直以爭取“雙贏”為目的來討論解決中美的經貿矛盾,強調大家互諒互讓。例如,中國建議用增加美國高科技產品輸華來幫助削減中美貿易逆差,美方雖做了一些,但遠遠不夠,單靠賣飛機決非最佳方法。再有,中國在入世五周年之際,宣佈正式實施對外資法人銀行全面開放人民幣業務,美資銀行也將成為首批的獲益者。

  與此同時,人們也看到,最近一個時期,人民幣浮動的幅度比前擴大了,幣值也迭創新高,這都說明中國對入世的承諾是認真履行的。但保爾森率團來華前還試圖施加壓力,要求人民幣升值和採取更靈活的人民幣匯率制度。然而,正像央行行長周小川指出,中方只能按照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確認自己的責任,“我們在很多領域的開放程度,實際已超過了美國的預期”。

  社評說,就在中美對話前夕,中美企業簽下了四份協定,涉及中美航空公司的合作、對家居建材超市的收購和設立連鎖店、卡車的購買、建立新的國際互聯網網域名管理伺服器的合作等方面,這些體現了中方致力對美開放市場的最新例子。今年九月,中國取消或降低數量不少的出口商品的退稅,也為削減美對華貿易逆差作出重大努力。

  至於保護知識產權和反盜版方面,中國無論在制訂法律和執法上都花了不少氣力,成績有目共睹。但總不能要求中國一步登天,威脅訴諸世貿組織,控告“中國侵犯知識產權”並不適宜。美國財長保爾森昨在致辭時表示,美國和中國有着共同的重要經濟利益,中國已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美方希望同中國建立互利共贏的經貿關係。

  社評表示,保爾森這話說得對,我們也希望美國能以務實態度,在兼顧美中雙方利益的前提下,理性地與中國展開對話,不斷解決兩國間的經貿問題,要讓雙方都要有路可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