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西方媒體為何誤讀、醜化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0 17:23:40  


現代中國變化極之快速,不單西方媒體如在雲霧中,連中國人自己也常捉摸不定。
  中評社香港12月10日電/中國開革開放以來,社會發展迅速,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同時也愈加受到歐美國家的猜忌,西方媒體上誤讀和醜化中國的文章和報道層出不窮,原因何在?北京《環球時報》今日就著這個問題,綜合了各家的分析,望能帶給讀者一個概括的答案。

  《環球時報》表示,在西方媒體中,現在有關中國的新聞天天都有,當中也出現了許多的“誤讀”:這其中既有像日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某教授拋出的《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之類的別有用心,也有像美國《華盛頓時報》炒作“中國潛艇威脅”這類的添油加醋,還有“中國環境污染危害全球”等過分擔憂。

  《環球時報》引述美國《新聞週刊》曾經發表一篇題為〈誰在恐懼中國?〉、長達五頁的封面文章,分析了中國的國家形象被誤讀的問題。文章說,中國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使得西方很難理解一個快速變化的中國形象。過去30年裏,中國變化得比歷史上任何國家都要快。經濟增長使數億人擺脫貧困,並重塑了國家的文化和政治環境。

  新一代的中國人樂觀、勤奮、現實,他們籌劃著一個自己孩提時代無法想像的未來。與此同時,中國在尖端科技上的雄心和創新與腐敗現象,使得中國難以向外界投射一個始終如一的形象。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國家中,別說西方人,有時就連中國人自己都難以避免對正在發生的事產生誤讀。

  西方媒體對中國誤讀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因為目前國際輿論的主導權仍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中國媒體還沒有掌握向世界正確傳播中國形象的方法。西方的媒體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出於競爭和為了迎合讀者,他們更多報道“壞消息”和離奇古怪的東西。所以西方媒體報道中國,更關注負面的東西也就不奇怪了。如果認真地比較一下,從國際報道來看,歐洲媒體批評美國的文章比例,並不比批評中國的少多少。

  還有一部分西方人對中國的誤讀是出於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歷史缺乏了解。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對中國“韜光養晦”戰略一直存在著誤讀,將其翻譯和理解成“隱藏能力,等待時機”。中國這一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戰略,被理解成了充滿殺機的陰險戰略,最主要就是因為對中國文化缺乏了解。

  當然,也有一些“誤讀”是別有用心的。不久前,《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美民主黨眾議員拉爾森時,問了一個問題:“是不是中國不發展了美國才認為中國威脅不存在了?”他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美國最希望看到一個與美國‘真誠合作’的中國,比如在人民幣升值、知識產權保護、伊朗核問題和朝核問題上,在這些方面中國做得還不夠。”很明顯,他的言外之意是,只要中國聽美國的話,中國就不會威脅美國了,他的觀點在西方政客和媒體專家中頗具代表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