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順差背後 熱錢借道流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24 14:54:25  


原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
  中評社廣州1月24日電/不斷增大的外貿順差壓力,讓商務部不得不將“減順差”作為2007年外貿發展的大事。但同時,也有意見認為,這個不斷創造新記錄的數字中,包含了一些並不真實的內容。 

  原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1月20日在一個非正式活動上表示,中國的外貿順差並非如體現出的那麼大,炒匯、企業騙取退稅是導致中國外貿順差“失真”的重要原因。相關報道透露,李德水此前曾與海關總署統計司相關負責人就中國貿易順差問題溝通過,而海關有關人士表示,順差虛假成分確實存在。 

  據經濟參考報援引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7606.9億美元,其中出口9690.8億美元,進口7916.1億美元,外貿順差近1775億美元,較2005年增長74%。 

  談到面對2006年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調整等諸多不利因素,外貿出口並未減緩這一情況時,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認為,其主要原因在於國際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中國產品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的逐步到位等。而海關總署的統計分析專家則認為是國內一些產業產能過剩,加大了出口。 

  李德水提醒人們,外貿順差中的“熱錢”因素也不可忽視。這並不是“順差中的熱錢”第一次引人關注,2006年年中,中國的單月外貿順差屢創新高,並且發生在“反常”的5月到7月間,適逢人民幣匯率進入“7時代”、國內A股起飛之時。外貿順差的急速增加讓部分專家認為,匯率的升值預期才是巨額貿易順差後面的驅動力量。 

  中信證券研究所當時的一份研究報告就認為,貿易順差屢創新高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國際資本通過貿易順差變相將資本注入中國。研究報告的撰寫人之一馬青認為,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預期下,通過一切方式買入以人民幣計價的商品,同時推動人民幣進一步升值以謀取更大的利益,是目前貿易順差不斷增加背後的真實推動力量。 

  雖然李德水並未對貿易順差中的“失真”額進行具體估計,但渣打銀行分析師王志浩卻曾在去年4月將此類數據“量化”了一下。他估計,2005年的中國貿易順差並沒有公佈的1020億美元那麼多,實際上只有350億美元。而餘下的670億美元,王志浩稱之為“貿易中隱藏的非貿易資金流入”,也就是炒人民幣升值的“熱錢”。 

  無獨有偶,在李德水發表觀點前不久,國內有財經媒體曾報道“有800億美元的地下外資入境炒股”,其中“地下外資”入境的一個主要路徑就是通過虛假的外貿交易進入。 

  “借外貿入境的‘熱錢’應該說是存在的,但是比例不會很高,更不會成為順差組成的主要部分。”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研究部副主任金柏松對記者說道。 

  金柏松認為,面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境外“熱錢”必然會想方設法的進入中國套利,而目前中國對資本項目下匯兌的嚴格管制,使得外貿成為熱錢流入中國的主要路徑之一。 

  虛增貿易,提高出口貨物的價格,高開出口發票,或是乾脆通過假造貿易合同將出口預付款結匯,是“熱錢”通過經常項目入境的主要方式。金柏松認為,這些手段在中國境內直接被定義為違法行為,對於較大的跨國公司來說,如果採取這些途徑將資金入境,要冒著巨大的法律風險,這往往同這些公司在華的長期利益不符。而這些跨國公司構成了中國對外出口的主要部分,所以大多數外貿出口應是真實的。 

  但金柏松也承認,目前一些熱錢也正在借助轉移定價這樣的“合法”途徑入境。高報出口低報進口,這種用於跨國公司避稅的手段,卻在某種情況下起到了變相資本流動的目的,應當引起人們和有關部門的關注。 

  金柏松估計,“熱錢”在外貿順差中所占的比例應在10%—20%左右。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