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台灣南北差距,需要解除兩岸政策限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7 08:49:36  


  中評社香港12月17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陳水扁在北高市長選舉前到高雄造勢時,說出“卸任後要搬到高雄”的話;選後,大家都在等著看他如何實踐,民進黨內部亦乘勢提出“首都”南遷之議。從過去經驗來看,陳水扁說要搬到高雄,可能仍是個選舉語言,大家也不必當真;這句話真正凸顯出來的是,台灣南北發展不平衡的議題一直被政治人物所操弄,卻沒有被認真地解決。南台灣是民進黨最熱情的支持者,但民進黨執政六年來,有回應南台灣的熱情,用心去改善重北輕南的現象嗎? 

  凡事“從台北看台灣”的政策思維,是國民黨執政時期最為各界所詬病的;也正是因為這種重北輕南的不均衡發展策略,形塑了現今北藍南綠的政治版圖結構,而讓南北均衡發展,就成為民進黨的重要主張之一。從表面上看,自2000年政權更替以來,民進黨確實在平衡區域發展方面做了一些事,例如將向來集中於台北的元宵節燈會、“國宴”及大型公眾活動等,移往台南、高雄等地舉行,即是有計劃地將有限資源重分配,為南台灣注入活動或預算等資源,既活絡當地經濟,也升高南台灣的政策能見度。 

  社論質疑,然而,南北發展失衡之勢就此改觀了嗎?民進黨政府在形式上的努力,或能爭取到民眾主觀的認同;但回到客觀的指標來看,可能就不是這些熱鬧的活動所顯現的那般樂觀。以南北兩大都會區來比較,六年來,台北縣與台北市合計人口約增加廿萬人,同期間大高雄地區增加不到五萬人,人口差距倍數由二點二七倍擴大到二點三一倍;至於每戶可支配所得,六年前,台北市的所得水準是高雄市的一點二八倍,現在略增至一點二九倍,北縣與高縣的所得差距亦由一點二四倍擴大到一點二六倍。這兩大指標說明了,南北差距非僅未如預期大幅縮小,反而在某些領域擴大了。 

  社論表示,這樣的結果,對倡言消弭重北輕南現象的民進黨而言,真是莫大的諷刺與恥辱;而其關鍵就在於,民進黨政府在區域均衡發展上的努力,有做但做錯了,要縮小南北差距,絕對不是搬幾項活動到南部去就能成事,當然更不可能因為一位卸任領導人遷居的加持,就能擺平重北輕南的蹺蹺板。今天南北發展失衡是長期累積的結果,要扭轉它,要用長期的政策與作法;在這方面,政府應用心傾聽南台灣民眾的聲音,清楚認知他們的需要,並依南台灣的產業結構及經濟資源,量身訂做專屬的經濟策略,強化其吸聚資源的能力,南方經濟崛起才能水到渠成。 

  在這一點上,近年中台灣的發展就呈現出這樣的效果,而中部科學園區的設立是一大關鍵。中台灣與已成聚落的新竹科學園區相近,地理上的優勢帶動了中科的發展,使設立時間晚於南科的中科,成立不過三年,就已引入近二兆元投資。快速發展的光電、半導體產業新聚落,結合既有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精密機械工業,形成中台灣堅實的發展基礎,進而吸引百貨精品等周邊服務業的進駐,成就了當地的商業發展;此一旺盛的發展需求,還牽動了地價變化,各縣市最近評定的明年公告土地現值即顯示,三大都會區中,台中漲幅最大,台北次之,高雄最低。一直擔心在民進黨南北雙核心發展中被忽視的中台灣,顯然找到自己的成長之路。 

  社論總結,南台灣也可以有自己的成長之路:高雄擁有全球天然優良的深水港及小港國際機場,“雙港”優勢得天獨厚,更是鋼鐵、石化兩大基礎工業的生產重鎮;再結合橫跨高雄、台南的南部科學園區,南台灣不是沒有發展經濟的本錢,也絕對擁有與台北平起平坐的實力。可是,在民進黨中央的兩岸政策限制、經濟與環保政策擺盪、科學區域發展政策失誤下,這些本錢的運用受限,實力展現受阻,以致曾是國際第三大貨櫃港的高雄港,如今連“保六”都有困難,港口經濟亦隨之萎縮。因此,縮小南北差距,南台灣需要的不只是一位卸任領導人,更需要政府儘速移除成長路障,助其走上成長之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