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形構本土論述 是國民黨的當急要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2 11:43:26  


  中評社香港12月12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的社評指出,北高兩市選舉結果出爐,表面上雖然維持了北藍南綠的平盤格局,但實質上這樣的結果對於這一年來飽受貪腐、弊案衝擊的民進黨而言,至少已穩住行將崩盤的危局;相形之下,對於選前民意支持度居高不下,普遍被看好的國民黨來說,則不能不算是一次挫敗。 

  社評說,面對選舉挫敗,國民黨籍的高雄市長參選人黃俊英自然有權提出選舉或當選無效之訴,請求全面重新驗票。但是對於國民黨而言,面對這種不如預期的選舉結果,又該如何準確解讀選票背後所透露的訊息,俾以做出回應修正,迎向接踵而來的明年底“立委”選戰和二○○八“總統”大選決戰,無疑是國民黨能否重掌政權抑或持續在野,呈現轉機還是深化危機的關鍵考驗。 
 
  綜觀北高選民在這次選舉中釋放的訊息,對國民黨而言,最值得警惕的是,它一方面顯示不論國民黨自己認為近年來做了多少的改革,仍不足以贏得社會大眾普遍的認同與信賴;而另一方面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態勢下最後還是無法扭轉北藍南綠的基本格局,則必須歸咎於國民黨在地方基層的耕耘仍有不足,甚至隱然反映社會中上層階級而與基層勞動階級有所隔閡的困局,從而儘管贏得聲勢最後卻輸掉了選舉。 

  社評表示,每一次選舉,的確只是代表一時的勝負,但國民黨如果對未來還有企圖心,就不能不正視這次選舉所呈現的危機與不足,進而開展創造生機。綜合歸納起來,國民黨做為當前最大在野黨,我們站在健全政黨政治良性發展的角度,覺得有必要提供可為“當局者”警示參採之資: 

  首先,國民黨向來號稱基層組織嚴密,除了各地有民眾服務站甚至“救國團”系統外,農會、漁會、水利會等,早年也被視為是國民黨所掌控的外圍組織。但隨著國民黨淪為在野黨,這些既有基層組織網絡逐一崩解,加上社會結構的變化,國民黨既無此體會,同時無心也無力經營,深根基層,猶如失根蘭花,自然就會在激烈的選戰中吃足苦頭。懲前毖後,今後自然要勤走基層,黨中央是否搬遷南部並非重點,關鍵是能否放下身段,不只是要與基層民眾搏感情,更要與民眾同呼吸,苦樂與共。不經這一番寒澈骨,又怎能有撲鼻的梅花香。 

  其次,著力深耕與基層搏感情,但還是要面對信賴度不足的困擾,這就牽涉到國民黨面對敵對陣營一再以外來政權、與對岸唱和的攻訐,卻始終無法發展出具說服力、可信賴的本土論述有關。關於是否為外來政權的爭議,隨著國民黨在二○○○年失掉政權表面上已經走入歷史,但二○○○以後的歷次選舉,民進黨陣營每次的主訴求仍然是強調要維護本土政權,益發凸顯本土論述的不足確已成為國民黨今後發展的一大罩門。國民黨的本土論述內涵應該包括那些,那是國民黨應該思考面對的課題,我們只是提醒如果再沒有一套具說服力、可資信賴的論述,國民黨的未來就永遠有侷限性。 

  社評指出,再者,在深耕基層與發展本土論述的同時,國民黨更必須規畫一套周延可行的治台方略,一方面對比凸顯民進黨執政的治國無方,同時也是善盡最大在野黨的職責,提供全民更好的另類選擇。而所謂的治台方略,並不是大話連篇的空中樓閣,事實上今天的國民黨在地方過半數的縣市仍是執政黨,在“立法院”泛藍也擁有多數席位,應為可為的空間其實不小。如果執政的縣市能夠清廉勤政、政績卓著,對於國民黨要訴求清廉自然有加分作用。而在“立院”,運用“國會”多數,多通過一些與民生經濟、社會公義攸關的法案,更不妨視為未來重新執政的暖身,無論如何強過與執政者的焦土對抗。 

  此外,單純就當前國民黨的體質來檢驗,其實也有許多亟待補強之處及必須圓融處理的課題。前者包括馬主席的領導風格與危機處理能力等,都有不少需要調整強化的空間,這也包括國民黨的人才培育一直未能讓真正具本土氣質的新秀出頭。後者則包括必須更明快有效地處理黨產等歷史包袱,審慎而圓融地處理親民黨趨於泡沫化之際的國親整合課題,以及面對黨內質疑如何團結內部而又不是向老舊勢力妥協的拿捏。 

  社評認為,就像選民一再給犯錯的民進黨機會,選民其實也從來不吝嗇給國民黨機會,現今的問題不在老舊,而在轉型中的國民黨能否自己抓住機遇。北高市長選舉終究只是歷史長河中的逗點,並不是終局的句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